小学高段数学开放型作业特点及其操作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王荣敏
[导读]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知识巩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王荣敏
        运城市万荣县王显联区青谷小学  山西省运城市  044200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知识巩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并未认识到作业的重要性,对小学生的数学作业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造成阻碍。本文主要是对小学高段数学开放性作业的特征以及具体操作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高段;数学;开放性作业;特点;操作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数学作业设计属于一个重要环节。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作业布置的主导,而且作业完成时间也完全由教师个人来决定。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下,作业布置的方式单一,小学生需要按照标准的解法、思路来做作业,固定的模式下小学生的书写创新思维很难得到提升。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要求小学生的数学作业设计扭转传统单一的模式,逐渐向着开放性作业转变,以提升小学生创新思维为主,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开放性作业特点
1.1 时空开放性和灵活性
        开放性作业设计具备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作业布置不仅需要给与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同时也要借助各种资源的支撑来合理构建问题情境,以此来打开小学生的思维空间,逐步培养小学生用于探索的精神。
1.2 自主性和多样性
        开放型作业要求为小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度,此外,教师还可以更多的为小学生创造丰富的外在自主参与活动条件。让小学生能够真正亲身从在实践中进行体验。从作业设计的方式上重点突出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强调作业形式的丰富多样,例如更多设置一些实践操作、专题研究、亲身体验、尝试试验等类型,也可以设置一些侧重点在测量、记录、收集、整理、社会考察、访谈等一些社会性活动方式[1]。而且要从组织形式上关注小学生独立精神培养的个人活动,同时也要关注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小组活动。在独立和团队合作活动中让小学生自己把握创新的机会,让小学生能充分激发自身的智慧来解决实际问题。
1.3 民主性和合作性
        小学高段数学开放型作业要引导小学生积极的走进生活,获得亲身体验,并从中找出新的发现,开辟新的思路,在探索中达到新的学习境界,在此过程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作业实施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促进情感交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2],以此来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开放型作业中能更加积极主动去获取知识,智能转化成智慧。
2 开放型作业操作
2.1 开放型作业操作步骤
        第一步:向学生宣布作业设计的基本目标以及具体活动内容。例如,可以布置“周末去秋游”的作业活动,期主要的目的是让家长带领孩子游儿童公园,体验各种活动项目,并让小学生计算出游玩过程中所付钱数,进而对数量关系进行初步理解,在此基础上来培养小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针对独立性作业可由小学生自主选择作业方法;针对合作性活动,则首先需要完成队员的选择、组长的选择,同时由组长来合理分配小组成员任务,最终由组长完成任务分配表的填写。
        第三步:小学生顺利完成作业活动内容。团队合作作业,主要是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最后共同填写作业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步:作业反馈。独立性作业直接上交老师即可,也可以有选择性将重点内容向老师汇报,最后在将全部作业上交;小组活动形式的作业,首先由组长汇报,最后上交作业。
        第五步:评价方法。开放型作业通常有评语评价和三级评价法等两种。评语评价法是利用学校的情感交流区来具体针对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初步评价,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这次的作业完成的非常认真,真棒,希望你再接再厉”。

三级评价法则是教师通过A、B、C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2.2 操作注意事项
2.2.1 明确要求
        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状况以及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合理布置作业,并对作业需要完成内容、完成的方法以及作业的完成时间等进行明确,总之,要让所有小学生能全面了解本次作业的详细要求[3]。
2.2.2 合作学习原则
        对于小组合作形式作业,必须要严格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进行。小组形式作业布置过程中必须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全面综合,要本着学生自愿选择、教师合理调整的原则。对于小组成员,要合理设置性别比例、个性特征、学习成绩以及能力水平,争取做到小组内部的平衡,体现出取长补短的原则,这样才能让小组作业能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下完成,也能进一步促进组内成员互相帮助、互相支持,集小学生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
2.2.3 避免组内优生包办
        小组作业在完成过程中,必须要对每一名小组成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同时还要在作业评价交流中对组内成员的任务布置情况进行清晰界定,这样才能保障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才能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3 开放型作业实施效果
3.1 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组作业活动开展过程中,小学生在接受到具体任务后,展开组内的积极分工、讨论,并发挥小组团队智慧来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讨论过程中小学生会认真投入其中,自愿为完成作业而参与其中。独立性作业开展过程中小学生需要自行收集各种信息,这样能够让小学生学习到信息的选择和获取方式。通过开展办数学班的方式能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开展调查、询问等形式的作业能够让小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去亲身体会,去记录所听、所问、所想[4]。充分发挥出了小学生的主体性,在情感交流环节,很多小学教师获得的最大感触就是小学生惊叹道:“原来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数学”。
3.2 进一步提升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高段开放型作业有效联系了现实生活和数学知识,例如,在开放型作业完成过程中小学生需要完成统计图表制作,利用这一知识,可以安排小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马路上统计每小时的车流量,以生活实际出发设置的作用方式让小学生能更加灵活的应用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同时也能让小学生对“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进行感悟。在开放型学习的学习前后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能够得到明显增强,这样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小学生应用的方法也更加灵活,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3.3 打破传统作业的枯燥和沉闷
        开放型作业设计是以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与数学知识点进行结合,注重从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常识中挖掘数学作业题材,小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必须要经过思考、调查等方式才能完成,在一些作业中,小学生甚至需要带着问题来“玩”,这样的作用模式更加趣味性,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避免了传统模式下数学作业的枯燥和沉闷感,例如,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以让小学生自行动手剪出多个平行四边形,并将其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样就找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技巧。在这种模式下小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4 结束语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实现改革创新,课堂教学中各种先进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实现应用。而开放型作业设计方式的应用使得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更加丰富,也能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更加自觉,更加深刻,更加积极有效。
参考文献
[1]詹红智.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段数学学习的有效性[J]. 亚太教育,2016(27):16.
[2]章建军. 创新教育在小学高段数学新授课的实践研究[J]. 华夏教师,2019(33):96.
[3]应爱华,彭柳萍. 小学高段数学开放型作业特点及其操作[J]. 浙江教育科学,2008(01):44-45.
[4]丁水法. 在引领学生多次反思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小学高段数学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实践[J]. 新西部(下半月),2009(05):255-256+259.

作者简介:王荣敏(1965-05-28),男,汉族,籍贯:山西省运城市,学历:大专,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