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虹彩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雨溪镇中学,湖南 邵阳 422000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历史课程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人类社会历史的问题。史料不仅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更是学生进行历史解释时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初中历史课堂环节,培养学生将史料与历史解释融合的素养,需要教师具有全面、客观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初中历史
《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历史课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初中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因此,教师在对初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将史料和历史解释融合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健全的历史文化素养。
一、 史料与历史解释的关系
(一).历史学科中的史料与历史解释
在历史学科研究中,求真既是历史研究的灵魂,更是历史研究的目的。“史料”从本质上来说是最接近事实的历史解释,它记录了历史,可以作为历史研究中加以参考的东西。“历史解释”是在探究史料实证的基础上,结合事实对史料进行价值判断的解释,这个解释和判断过程都是在尊重史料实证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和历史解释
研究最近几年人教版地区中考试卷发现,初中历史考试试题越来越侧重考验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即考查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材料分析,而是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证。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梳理和证明史料真实性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融合的意识和能力。
二、 结合课文的史料和历史解释的融合策略
(一).根据史料探索因果关系,丰盈历史人物,从多维角度进行历史解释
拿破仑一直都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历史人物,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由民众选出来的皇帝。他传播民主意识,颁布《拿破仑法典》,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为保护革命战争的胜利果实而东征西战,最终在滑铁卢失败之后流放。拿破仑和他帝国的建立、巩固与覆灭,人们往往归因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启蒙思想的崛起以及封建专制的覆灭。
但是,这种历史解释往往容易因为忽视历史事件中的整体因果关系以及历史人物的个性而失去整体性。例如;拿破仑是在远征过程中说的,其中学者代表知识,代指精英;而驴子则代表当时的粮草和后勤。在战争中,精英与后勤都是不可缺少而又最脆弱的存在,而他正是懂得抓住事物的关键,明白对战争来说精英和后勤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拿破仑大部分战争都能取得胜利的关键。在如;一方面证明了拿破仑的目标性强烈,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他个人野心比较大,在拿破仑建立拿破仑帝国初期,他领导人民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打倒反法联盟,保护法国大革命成果,但是后来,随着他个人野心的增大,拿破仑最终走向了毁灭。又如;肯定了拿破仑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法兰西银行,颁布《民法典》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实行征兵制,广泛征集农民当兵,等一系列行为的正确性和前瞻性。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从纵向角度来说,拿破仑称帝后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改善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并颁布《拿破仑法典》具有典型的因果关系,从横向角度来说,《拿破仑法典》对其他国家民法的颁布有着推动作用。
(二).根据史料延展时空,从宏观角度进行历史解释
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产生的,这是由历史学科的“时空性”决定的。史料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认识到具体历史时空里历史事件的始末和影响,更在于通过对史料进行宏观的历史解释,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系。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是发生在那个特定历史时代和历史地域的产物,可能拿破仑帝国在那个时代是覆灭了,但是如果将它放到更广阔的历史时空里进行评判,则会有更深远的影响和更重大的意义。 例如;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巩固与覆灭都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为了保卫遭到反法联盟侵犯的国家而多次征战。尤其是在1813年的莱比锡战役和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这两次战争都导致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流放,但这两次战役中他的战术和战略都非常完善,很难被后来的人超越。因为这两次战争都是在完全防御性的战局中以少数对战多数,这两次战役也是成功的。
结束语:史料是历史学科中进行历史解释的根本依据,也是对历史事件、背景等的最直接证明,是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历史素养时必不可少的材料。而历史解释则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空出发,运用多种方法对史料进行深入、客观的评价。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将史料和历史解释融合的能力,更有利于科学、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9(20)
[2]李志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培养:以“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