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地理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黄剑英
[导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对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剑英
        广西梧州农业学校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对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学热”的潮流席卷了整个中国,学校教育作为学生成长阶段重要的培养场所,应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科教学,地理教学也应当积极的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中职地理  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传统文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源泉,是中国不断发展的根源,在当今这个物质发展的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支撑,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合,这种重视尤其体现在试题中不断增多的诗词、谚语等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内容。根据教育的发展及要求,在地理教学时要注意挖掘地理课程中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地理教学有效融合。本文将着重分析地理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地理教学。
一、地理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1.丰富课堂内容。地理学科包含的内容较多,有学生较为熟悉的人文地理的内容,也包括相对抽象的自然地理内容,涵盖的范围较广,但是学习内容没有深入探究。传统文化的内容包含方方面面,天文地理人文环境都有涉及,可以为相应的地理学习提供拓展材料,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例如在学习城市与城市化时,只讲城市的区位条件会比较的单一,学生虽然可以很快的记住,但是没有实际的概念,在应用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实际运用,所以在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点时,我会加入中国著名的古城,例如扬州、西安、洛阳、北京等城市,罗列具体的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城市区位因素,同时也可以掌握实际应用的办法,同时加入具体的古城市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让整节课更加充实生动。
        2.提高地理做题技能。传统的地理教学主要是把课本的内容教授给学生,这也是试题主要的考察内容,但是随着课程改革和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现在的地理试题考察不仅是要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的地理做题能力里和知识的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地理作为一门兼具文理两大学科特点的学科,特别重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和材料提取能力。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众多与地理相关的材料,尤其是在一些文章著作里。这也是目前地理出题的主要形式,在一大段材料中让学生提取出有效的信息,然后才能做题。所以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对应的古文或诗词,让学生阅读分析,提取出有效信息,锻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地理做题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瑰宝,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华传统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减弱,尤其是在青年一代,学生作为未来中国建设的主人公,应当立足与中华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以昂扬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挑战。将传统文化融入地理学科,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热爱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提高文化自信。
二、地理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问题分析
    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地理教学中是目前地理教学的主要改革内容,但是由于旧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将列举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分析。
    1.教师认识不到位。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目前地理教学主要的探究内容,之前的地理教学并不注重传统文化的展示,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这就导致教师在运用新课程模式授课时会沿用之前的授课模式,渗透传统知识更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将传统文化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而且针对习题中以传统文化作为材料的形式没有深入分析、了解是要进一步考察学生的能力,而不仅是记忆,导致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2.学生不重视。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课本主要知识,学生及时做笔记、记忆,在考试之前学生只需要背过重要的内容就可以轻松过关。但是目前的教学考察要求更多的是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学生对这一部分了解较少,没有加以重视,更多的是将课堂中的传统文化作为课外的拓展或者小故事,没有放在心上,更没有重视在习题材料中出现的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没有根据教师的要求练习自己的地理能力。
        3.教学方法不恰当。传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是目前大多数教师仍在探索的教学模式,由于把握不好传统文化所占的比例,可能会出现课程当中所占比例较多,学习内容较少,重难点不突出的问题;或者由于教师的备课问题,没有将知识点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整堂课进行的比较生硬,达不到原有的教学效果。

如何完美的在地理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
三、地理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
        将传统文化融入地理教学是目前大多是教师主要的实践探究的内容,本文将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实施方法和建议。
        1.认真分析教材。地理包含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方面,在其中隐含了众多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应当认真的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潜在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其融入到地理课堂教学当中。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可以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也可以将传统文化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或者将传统文化作为本节内容的拓展延伸,所以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容,适当的融入传统文化。
        一是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有些教材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所以在教授这一部分内容是可以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内容,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丰富地理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城市》这一部分时,可以补充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列举不同的地区受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最终形成的地域文化也不同,如我国不同的地区地理环境不同,传统房屋的造型也各具风格,北京四合院、皖南徽派民居、客家土楼、陕西窑洞、蒙古包和吊脚楼等等。这些传统民居的形成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样式和功能也大不相同。通过对课本内容的补充,拓展学生的视野,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点,同时渗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是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地理学科涵盖人文和自然两大方面,内容多种多样,期中也有知识在传统文化中有明显体现。在教学中注意将两者联系起来,既可以传授知识,也可以传承传统文化。例如许多诗句当中就蕴涵着该地气候的特点,通过诗句的描述可以判断发生的季节;或者是某篇古文中记载了某种地理现象,例如《诗经》中就曾有对日食的记载......将教材与传统文化一一对应起来,在知识讲授时以对应的传统文化作为材料或案例讲授,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三是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延伸。在课堂内容涉及到传统文化或与传统文化间接相关时,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例如在学习《旅游资源》时,可以拓展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或历史文化名山,以泰山为例,讲述“五岳独尊”的来历和泰山的封禅文化。通过课程内容的拓展,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背景,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可以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积极的去了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适当的情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诗词中蕴含大量的地理知识,可以以诗词作为课程的情境导入,或者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的建筑或文化景观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学习《人口问题》人口迁移部分时,以中国历史上几个重大的人口迁移为为引入,讲述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通过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无形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探究知识的历史渊源。在课程学习中可以运用追问的探究方式,不断地探究地理知识背后的历史渊源,为学生的学生提供新的思路,整合知识结构。例如学习《贸易》这一部分内容时,将重点学习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探究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国家及其地理环境的不同,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以及出发返回时间中蕴含的地理知识。通过现在的国家发展战略,引导学生不断地追问,探究我国的贸易发展,学习期中涉及的国际和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期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探究,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新的思路和方法,带领学生整合所学知识点,增强区域认知。
        4.落实实践活动。传统文化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传统文化融入地理课堂也要注意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应当注意地理实践活动的落实,如地理游学、主题竞赛、讲座等活动,尤其是地理游学活动,既可以创设沉浸式的生活情境,也可以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旅游活动》这一章时会涉及到对旅游资源的评价,这个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当地的某一著名历史文化景区,让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评价该景区的旅游资源。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与地理知识的融合,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精神结晶,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作为一名中国人,应当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中职地理涵盖了天文地理人文环境,期中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是很好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当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趋势,将传统文化与地理课堂融合。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地理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同时以时代和学生发展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地理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传统文化情结[J].雷玉香,杨佰智.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7(02)
[2]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的细节中去[J].杨宏杰.甘肃教育.2016(15)
[3]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研究[J].张壬子.传播力研究.2018(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