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管理育人的误区及超越探讨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杨磊 张言坤 张卿
[导读]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因此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做好中小学管理育人工作,
        杨磊  张言坤 张卿
        安丘市景芝镇临浯学校         体育教育         262116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方学校  体育教育 262116          安丘市景芝镇临浯学校         对外汉语          262116

        摘要: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因此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做好中小学管理育人工作,本文就在分析现阶段中小学管理育人存在的误区后,提出几点超越误区的策略,希望可以将管理育人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为学生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中小学;学生发展;管理育人
前言:
        对于中小学校而言,管理育人工作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是促使中小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途径,为此各个学校就必须在明确育人职责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特点与学生特点,采取适合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中小学管理育人的水平,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中小学管理育人的误区
        在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强了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因而现阶段大部分中小学也认识到了管理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理育人水平,但是基于对现阶段中小学管理育人工作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仍然存在着一些管理误区,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管理育人意识薄弱。虽然现阶段很多学校都提出了管理与人相关口号,但是在进行具体管理时,不少中小学校还存在着管理育人意识淡薄的情况,其执行力相对较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管理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追求短时期效果忽视长期发展。部分中小学校更关注管理育人短期效果,在进行具体管理工作时,未制定出有效的整体规划,其可操作方案与工作思路均是短期的,只能够就事论事研究问题,此时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第三,缺少对管理育人与教书育人的统筹协调,部分中小学认为管理育人与教书育人是两个不同的层面,在具体工作中会将其分开,在该种状态下,教师会出现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降低了学校管理育人工作开展有效性。第四,缺少对管理工作的总结,导致很多学校在进行具体管理时,无法及时发现自身在管理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只能够按照原定计划继续进行,此时原有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管理育人效率自然无法得到保障。
二、超越中小学管理育人的误区的策略
(一)强化育人意识,构建管理育人机制
        从现阶段中小学在管理员工作中存在的误区来看,要想保证中小学管理育人质量,就需要积极强化教师育人意识,促使中小学校各位教师能够在拥有较强的管理育人意识的基础上,配合学校相关人员做好管理育人工作。
        一方面,在进行管理育人前期培训时,相关人员需要认识到管理育人不仅仅是口号,更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学校中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必须具有较强的管理育人责任意识,为此就必须建立起明确的管理育人机制,通过建立起有效机制,使中小学教职工都能够将管理育人纳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同时也使其认识到管理育人工作是影响学校整体发展与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而积极利用学校所提出的管理育人工作方法来提高管理育人有效性。另一方面,在加强对教职人员管理育人意识培养后,同时也需要善于发现细节。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使中小学管理育人工作能够按照制度内容进行实际工作,同时也需要保证每一细节的程序化与规范化,只有在前期保证好程序化与规范化,后期在开展管理育人工作时,相关人员以及学校内每一名教职工才具有更加明确的管理方向,也掌握更加精准的管理手段,进而保证中小学管理育人工作水平得以提升。


(二)注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参与管理
        不论是在教学育人还是在管理育人过程中,我们都必须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与自我管理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做好自我管理工作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与人效率,为此中小学校就必须认识到学生主体在管理育人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很多学生会出现三天热血的情况,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实现对自己长期的管理中,中小学校就必须在给学生开展管理讲堂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让小学生具有自我管理意识,并能够遵从学校所制定出的管理规划,进行实际自我管理。其次,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分析能力与发现能力相对较弱,再具体进行做管理过程中很难去发现管理问题,而这些管理问题既会影响着中小学校管理育人,质量也会影响着学生发展,为此就必须让教师监督与反馈中小学生管理开展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实现自我管理时是否存在着问题。最后,中小学教师必须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当前的管理问题,并让学生认识到配合教师进行管理育人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可以在发挥自主性的基础上,更加配合教师的管理育人工作。
(三)校内校外结合,实现全员管理育人
         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学校都不能脱离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基于此要想保证中小学校管理育人质量,中小学校就必须认识到管理育人工作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大力支持。
         为此建议中小学校去营造多元开放的环境,通过加强与社会各方力量的协调沟通,使社会能够认识到学校管理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也让社会各方力量认识到自己在管理育人工作中需要提供的支持。第一,学校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使家长认识到学校管理育人活动对自己孩子当前发展与日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支持、理解学校的基础上,能够更加配合学校的管理育人活动,发挥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在家庭中也可以接受到正确的管理育人。第二,中小学校需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沟通,通过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促使其能够为当前学校开展管理与人工作提供指导与支持,让小学生在走出校门后,也能够汲取道德营养,在多方联动的基础上,使小学生能够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平,进而成为满足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四)总结管理结果,完善管理育人方法
        通过对管理育人工作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校是管理育人工作的最重要组织,只有学校以育人为中心展开行政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够提高管理育人水平。但由于我们目前在进行管理育人时,仍然处于前期试验阶段,因此会存在着一系列管理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管理问题,做好管理育人工作结果的分析,才能够找到更适合的管理育人方法,保证管理育人质量。
        一方面,中小学校必须认识到教师在管理育人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让教师分析自己的管理育人工作,使其能够总结出一定的管理育人经验,也及时发现并提出自己在管理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困境以及遇到的问题,并让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以及各个任课教师共同商讨来解决管理育人问题。在众多教师商讨后,结合当前管理育人情况,及时完善现有的管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后期管理之中,及时调整管理方向与管理手段。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起有效的管理育人工作机制,通过提供制度化保障,让全体工作人员具有更强的管理育人自觉性,在使其主动开展管理育人工作后,更细致与全面的发现管理育人工作不足,通过实现管理育人工作的良性循环,促使中小学生具有更高的道德水平。
总结:
        总之,要想保证中小学管理育人效果有关,管理人员就必须在重视管理育人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各位教师的管理意识,并采用适合方法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加强与校外合作等,最终实现有效的管理育人,让小学生在有效的管理育人环境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困境及其破解[J]. 冯永刚,何绪娜.教学研究. 2018(06)
[2]中小学管理育人的误区及超越[J]. 冯永刚.中国德育. 2018(15)
[3]浅析中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困境及解决策略[J]. 王敬国,李春景,李本永.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