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出农
武汉文理学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345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凭借虚拟性、娱乐性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其中,网络逐渐成为了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互联网的出现拓宽了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但互联网上的一些不良信息也在影响着大学生,影响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加速了学生心理阴暗面的释放,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因此,笔者就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思政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
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是阻碍思政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学生作为思政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学生的行为与思政管理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道德失范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网络行为具有随意性、任意性,漠视网络规范。其次是学生过于沉迷于虚拟世界,难以分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过于沉浸于网络世界致使学生不能控制自身的言行,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再者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一些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在网络上转载信息、发表言论并未考虑信息的真实性,为社会稳定带来了消极影响。最后,一些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从事非法活动,如:窃取他人信息等。由于我国尚未形成科学的互联网管理条例,对网络犯罪处罚机制不完善,致使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严重。
(二)网络监管不到位
互联网时代下最为显著的特征即自由与开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传播和获取消息的途径被拓宽,微博、微信、QQ、论坛等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信息的发布与获取变得更为简单,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海量的信息中充斥了许多不良信息,现有的技术难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筛选与过滤,一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人身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消极影响,从而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德育作用。此外,互联网时代是数据爆炸的时代,也是各大力量博弈的时代,网络的出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一些国家借助于网络渗透西方文化,达到诋毁及歪曲社会主义的目的,暴力、色情等内容借助于隐蔽的互联网进行传播,使得社会环境更加恶化。再者,由于互联网发展时间较短,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管机制,传统的管理方式暴露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有效应对存在的安全隐患,为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了难度。
(三)管理队伍网络能力有限
因网络环境具有复杂性与隐蔽性,对管理队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管理队伍网络能力有限,一方面由于缺少信息化管理人才,在实际的思政管理中,都会将工作下放至辅导员,而辅导员由于专业能力限制,信息技术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其次,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人数扩增,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量。部分辅导员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布置任务常借助于通知、会议等形式,对信息手段的使用不足。
二、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政管理工作开展策略
(一)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必须打造一支能力较强的网络德育队伍,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对思政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掌握马克思理论、思想政治理论的同时,还需要熟练度使用网络。为此高校应加大在德育队伍培训方面的投入,培养复合型德育人才。辅导员作为思政工作的基层单位,与学生的联系最为密切,应当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引导校园舆论风向,积极打造健康的文化,以生动有趣的德育形式与内容引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于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推动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各高校也应建立起科学的工作规范与奖惩机制,更好的发挥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素质的德育团队是增强网络环境下德育效果的重要保障。
(二)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数据呈指数级增加,为高校学生思政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高校管理层应当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机制,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为了从根本上杜绝网络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学校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通过论坛、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对自身行为的调节与控制。其次,学校应当对自身的性格特点、优势、不足产生正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规划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自我管理是学生发展与自我完善的重要保障,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再者,还应构建一支以学生为基础的管理团队,舍长、楼长、学生党员以及学生干部等具有较强的活动力,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响应学校所开展的德育活动,既能帮助学校对德育政策进行宣传,又可以代表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
(三)开辟网上德育新阵地,掌控德育教育的主动权
基于网络环境下,数据传播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各高校应把握这一互联网优势,在互联网上开辟德育新阵地,借助于校园网建设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德育专题网站,推动校园思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德育专题网站的信息应保证时效性,将该网站打造成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及时清除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责任,思政教育工作关系着“培养什么人”及“怎样培养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保证高校学生思政管理工作可以做到与时俱进,可以通过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以及开辟网上德育新阵地等措施,针对性的解决当前思政教育中的问题,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春邦, 陈丽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10).
[2] 高嘉玮.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 2020(03):209-209.
[3] 任讷.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思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旬刊, 2019(03):103-104.
[4] 高莎莎. 互联网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困境及对策——评《网络环境下学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化学试剂, 2020, v.42(03):125-125.
作者简介:卢出农(1992-12-09),男,汉族,籍贯:湖北天门,当前职称:助教,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