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渗透的途径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邢振
[导读] 目前,我国的高中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迅速,表面看来,体育与德育属于不同的范畴
        邢振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黑龙江省?鹤岗市?邮编154100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中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迅速,表面看来,体育与德育属于不同的范畴,但实际上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有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因此,在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与身心健康的共同发展,而且应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与技能进行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而促使学生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伴随新课改的逐渐推进,教师应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步开展体育教育与德育素养培养,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高效性。对于教师而言,应掌握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中的策略,以丰富体育学科教学成果。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过程;实施德育渗透;途径
        引言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简称《课程标准(2017版)》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立德树人”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改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课程标准(2017版)》上看,“立德树人”涵盖了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它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顺应时代的变革而颁布的,有利于推进学校德育的发展,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当前教育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有效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实现学科教育的育德功能,这是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还需要用实际行动去做的事情。从体育育德上看,往往很多时候德育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落实,往往只是停留在书本上,体育教师更加注重运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体育品德的发展。因此,从“立德树人”的视角下,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德育透视,从而正确地理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价值体系,为学校体育德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从而转变学生的思想,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
        1课程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是从运动技能、运动能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5个方面进行课程内容的阐述,德育并没有在学科教育中突出重要性,内容偏于碎片化。而《课程标准(2017版)》的课程内容主要从体能、健康教育、运动技能这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特别是在体育品德方面,每个版块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体能方面,提出的体育品德是不畏困难、坚持不懈、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精神;从健康教育方面,提出了学生要增强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宽容、理解、关心和尊重他人,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和具有社会责任感;从运动技能方面,按照每个运动项目的运动模块的不同,学生体育品德的学业要求也做出了不同的表述。例如,在球类运动中的足球模块1的教育提示中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刻苦奋斗、勇往直前和遵守规则的意识,并且在学业要求也强调合作能力、意志品质、拼搏精神、遵守规则和文明礼貌行为。而在足球模块2中,体育品德又着重增加了公平竞争和相互尊重。在田径类的跳远模块1中,体育品德提出了挑战自我、自尊自信、积极进取、和合作精神等。从中可以看出,《课程标准(2017版)》课程内容对德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每个版块都提出了体育品德内容,这样清晰准确地表达让体育教育者对德育更加的充分理解,并且有秩序地把德育贯穿到体育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更加有利于推进体育教育的发展。
        2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渗透的途径
        2.1运用体育游戏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开展体育项目教学时,应结合不同类型的教材,对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德育素养不断提升。教师通过在教学时,运用体育游戏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吸引高中生参与其中,并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行培养。教师应掌握不同的体育项目中,对体育游戏进行设计的措施,并将德育教育元素融入其中,以此实现体育教学与德育素养培养的同步推进。

比如,在进行快速跑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接力赛游戏。在比赛之前,教师应将比赛规则告知学生,学生就会明确在活动中应该注意什么、什么能做、什么禁止做,并付诸于实践。在此过程中,学生各组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也可以发现同组学生的默契配合团结协作,把这种良性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发挥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鼓励和引导为主。通过该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德育素养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对于团队精神和遵守规则,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切实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2.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占据主体地位的,而教师则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由于每一名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独具个性,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面向所有的学生,不仅要实现集体教学目标,而且还要开展针对性教学,因材施教。这就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渗透德育内容的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整体和个体的差异以及课堂组织方面来对课程进行准备[1]。此外,由于学生难以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保持热忱的学习态度,这便要求体育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课堂进行缜密的安排,具备比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来对课堂进行指导。总而言之,高中体育教师要透彻地分析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充满信心,轻松愉悦地教授学生体育知识与相关技能。
        2.3在课堂纪律上渗透德育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笔者会对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要求,那就是要在上课前1min将队形站好,刚开始的时候,有部分学生达不到这个要求,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们没有养成课前排好队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则要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养成课前排好队的习惯,于是笔者设计了与之相关的游戏,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来提高了自身的组织性与纪律性。不仅如此,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学到了体育知识,1周之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上课铃响之前排好队,并且队形整齐,精神面貌也十分饱满。
        结语
        从“立德树人”视角下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透视中总结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价值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而且在于更加深层次地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等体育品德。这充分说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渗透取得了理论性的突破,具有丰富的育德因素,使体育德育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在学校育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坚实的理论基础需要实际行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育德的价值体系,并科学地贯穿到体育课堂上,让学生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体育品德,促进学校德育的发展,真正地使《课程标准(2017版)》的体育品德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冉玉林.分析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渗透的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77.
        [2]李晓然.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24(5):73-74,130.
        [3]张涛.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再思考[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12):60-61.
        [4]张林平.论德育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9(15):148.
        [5]孙健.“立德树人”视野下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透视[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06-107.

        作者简介:邢振(1989.10),男,汉族,黑龙江鹤岗人,体育教师,学士,主要从事高中体育教育工作及团建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