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红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第二小学 52600
摘要: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形、则国兴。少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少年一代,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品德素养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前途与文明。在小学期间开展德育教育能够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小学生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德育;教学应用
前言:当前,我国正处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逐渐转变了传统教学理念,追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不但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引入到德育教育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没有好的德育教育学生的思想、品性,道德观、人生观也会逐渐扭曲[1]。现如今,学生的品德素养出现了很大的危机,校园暴力、辱骂、抄袭等不好的想象多发。开展德育教育能够为学生更好地指明正确的方向,让学生明辨是非黑白,检讨自身的不足,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二)传播中华文明
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很多品质极佳的典型事迹与典型人物。如,孔融让梨、王安石立木为信、子由百里负米等故事感人至深,古人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上仍然散发着美德之光。作为当下的青少年,小学生应该学习古人前辈身上的精神品质,为传播中华文明贡献一份力量。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前的小学生也被称之为最幸福的一代。他们从小就享受着幸福的生活,玩着数不清的玩具,过着没有烦恼的生活[2]。但是不曾想到是,在良好和谐的环境下,很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非常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父母的溺爱,让小学生养成了娇惯的坏毛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心理极其脆弱,抗挫折能力低下;另一方面社会风气影响,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给自己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开展主题班会
为了能够让学生们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多开一些主题班会,根据学生们最近的表演,来确定班会的主题。
如,最近班级凝聚力不足,教师可以举办关于“团结班集体”的主题班会。以做游戏,讲故事,讲心声的方式进行,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二)增强学生的挫折教育
很多学生在班干部落选、考试失利时都会产生很消极的负面情绪[3]。有的学生选择沉默,将自己包裹在自己厚厚的壳里,有的学生选择向别人发脾气,这些问题背后的本质折射出,当前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不足。很明显,这两种处理方式都不能够正确的解决问题,只能够让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剧。并且,令我们不得不担忧的是,这样的学生在当今社会上具有很大的一个群体。为了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挫折教育。
例如,在班级中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比赛,例如,演讲比赛。告知学生们比赛的规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开始比赛。既然是比赛,自然会有输有赢,这时候教师就要仔细观察学生们的表情以及心理情况,对学生们实施心理疏导。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的内心注入温暖和光明,让他们能够正确的面对人生中的成功和失败。
(三)家长学校合力教育
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教育,只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常说,子不教,父之过;教学不严,师之惰。由此可见,对于学生的教育家长以及学校都具备很大的责任。所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家长和教师要经常沟通,合力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学校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学生的行为表现,遇到相应的问题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杜绝娇生惯养,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辛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家庭负担。同时父母也要学会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进行阅读,或者进行一些室外活动,进而能够减少学生被不良信息的干扰,从虚拟世界抽离出来回归现实生活。同样,家长在发现了孩子的心理问题,或者品质上的问题时,也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并及时向老师反映,共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结论: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培养。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品质素养,于此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一点一滴的成长,帮助学生培养出独立自主的健康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娟.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有效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93.
[2]冯宇,李一清.在小学教学中切实加强德育教育[J].文学教育(下),2020(10):132-133.
[3]赵智强.小学德育途径与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