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思考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7期   作者:梁日兰
[导读] 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极易被外部环境所影响而导致偏离
        梁日兰
        湛江市第二十七小学  广东湛江市524000
        摘要: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极易被外部环境所影响而导致偏离,因此,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讲尤其重要。教师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德育是排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之首,说明其重要性,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不只是教师应有之责,更是对国家优秀人才培养提供重大保证的关键一环。所以,小学德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根据当前小学实情,针对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进行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学;德育教育;榜样;关爱;表扬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德育教育是实现教育目标所在,是保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精准落实的关键所在,以“五育缺一不可,同步进行,德育为首要任务”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重要指导方针。所以,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工作者应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人格建立方面下足功夫,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确保德育教育的效果。小学是人一生中首次接受正规而系统教育的一环,小学教育的质量及成效对学生以后学习工作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再加上小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发育均未达到成熟状态,所以在小学开展教育教学之中,必须以德为首,始终将德育教育摆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小学德育课堂如图1所示。

图1小学德育课堂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不足
(一)德育教育认识仍有待加强
        虽说新课改开展时间较长,但仍有一些学校的教学目标以传统应试教育为主,只注重成绩而忽视素质教育,开展德育教育难以有成效,小学课程教学基本以语文、数学、外语等智育课程为中心展开,用学生成绩判断学生的优差,成绩优的学生就被认为是优秀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就被纳入差生范围。本来是要重点实施德育教育,结果德育教育边缘化情况较为严重,造成德育教育难以顺利展开,尤其是现阶段小学教育成人化越演越烈,具有“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观点的家长占有大多数人,并将其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一些学校为了迎合家长以上的心理需求,就会加大智育课程的开发力度,把时间更多地花费在智育课程教学,这样必然缩减德育课程教育教学的课时,这样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成效必然不理想。
(二)德育教育模式仍有待优化
        德育教育内容基本上与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紧密关联,难以用试卷考察,不能用成绩量化,所以有些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在课程编排上就出现应付式的进行,对上级检查也是敷衍了事的现象。从现实情况来看,一部分学校在德育教育课程编排上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教学方式也是用传统方法实施,例如对学生上课要求认真听课、发言需举手示意、行为举止要文明礼貌等,采用评价的方式不科学、目标不明确。除此之外,在评价学校中德育工作占评价总量的比例不高,多数学校的德育教育者均为任教其他课程的班主任兼任,德育教育队伍专业性不足,这也造成德育教育实效性差,德育教育工作难以创新性开展。
(三)职业倦怠性强
        现阶段,一些德育老师被市场经济环境所影响,其思想观念有所波动,责任心及职业道德变化较大。例如,德育工作者觉得德育教育工作好差和自身未存在较大关联,只需要按部就班开展德育教育即可,不用考虑学生能从中获得某种水平。除此之外,实施德育教育工作大多是形式化较重,“教书育人”以德为首,但在具体实施德育教育工作中存有“简单粗暴”现象,尤其在引导教育行为举止较差的小学生,一些德育工作者未用正确方法,还是用单一的批评教育形式进行,造成学生产生对抗情绪及不理解行为,以致达不到德育教育的成果。
二、关于小学生德育有效性的思考
(一)树立榜样,以德育人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每位学生,这些都是因“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

教育工作者是学生灵魂塑造者,一定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的目标任务。例如,在校园公共场所内,特别是走廊、楼道不显眼之处,极易存在纸屑、塑料袋,影响学校的环境卫生,与学校要求的校园环境干净卫生极不协调,即使班主任多次强调,但效果仍不理想,经一段时间后又变得脏兮兮。这时,班主任以身作则,亲自上阵,只要看见纸屑、包装袋等杂物,就会弯腰拾到垃圾桶中。刚开始,学生对教师此举感到诧异,接着就会有个别学生看见纸屑、包装袋等也会自觉拾起放进垃圾桶,此时,教师及时在现场、早会、班会等场合对他们的行为给予高度表扬。日复一日,一个月以后,走廊、楼道变卫生了,校园干净了,学生也形成了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了。由此可见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激发兴趣,培养德育素养
        德育作为一项双向的教育工作,只有教师和学生一同加入到德育教育过程中,才可保证德育工作展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增加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做足功夫,把教育目标与学生积极性及主动性相关联,才可保证学生参与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能力。所以,需要根据学生爱好、兴趣,进行德育工作,以发挥德育的作用。
(三)关爱学生,渗透德育
在小学阶段展开德育教学时,只用制度制约是不能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教师必须强化和学生间的情感交融,坚持学生主体地位,耐心细致地引导教育,帮助学生勇敢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这当中“爱”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当学生需要关爱时,教师应快速地、毫不保留地将爱给他们,让他们感知到温暖,他们才会更有劲地去学习、去生活,在快乐、幸福的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会越来越优秀。所以,在德育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爱滋润学生成长的心灵,促使学生积极、健康地发展。
(四)科学评价,以德治教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极强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但当代小学生仍以独生子女居多,由于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溺爱,其心理承压低,动手操作力差,集体荣誉感差、追求享受自私等不足。所以进行德育工作需要用正确合理的方法进行引导教育,应秉承多表扬、少批评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肯定及表扬,表扬既能满足学生的“虚荣心”,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表扬并非等同于全部认同,教师要以实际状况适度地用善意的谎言为学生加油鼓劲,有时善意的谎言是利于学生重拾信心、奋发拼搏。有奖必有罚,必须在教育中具有惩罚教育部分。学生是活动主体,其任务主要是学习相关课程知识及行为习惯的培养,但难免会有犯错误的行为,我们要教会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买单。在小学高年级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公然顶撞教师的情况。在此种状况下,教师可在空余时间与他交谈,目的在于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学生知道老师要批评自己,通常会主动承认错误,这时的教师需告知他:你是一名学生,要学会真实评价自己的举止,要敢于认错,并为错误买单。
(五)借助传统文化,增强德育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底蕴,优秀传统文化数不胜数,具有大量的德育素材。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能够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进课堂,进一步加大德育素材库的数量,在传播文化的同时提升了德育教学成效。例如,开展学校活动时,通过朗读名著与背诵经典古诗词等,在传统节日中融入德育教育环节,用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学生从中吸取丰富的养分,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教育事业获得了快速、全面的发展,但德育工作存在一定不足和挑战。如何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实现新作为,教师必须秉承以学生为主体地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具体状况,选用有效的德育方式进行;同时也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把德育工作融进各项育人工作中。只有这样才可实现全面发展,形成科学、连贯的德育教育体系,从而夯实学生基础教育,为学生将来提供一份满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杨小华 . 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学与管理,2019(12).
[2]康海成 . 探讨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12).
[3]姚苑珊 . 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