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反思与创新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陈士晓 史乐乐 李婷 杨东 张淑明
[导读] 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优先”,要求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陈士晓  史乐乐 李婷 杨东 张淑明
        山东省新泰市翟镇初级中学 山东 泰安 271204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是“育人为本,德育优先”,要求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教育往往“重智育、轻德育”,这不利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现阶段的初中教育不能再简单地把精力全部放在文化课教育上,而要注重德智同育。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初中班主任作为初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以提高初中生的个人修养,培养具有正确观念的初中生。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反思与创新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反思;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初中生思维启蒙与身心成长起到了重要影响。因为初中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班主任教导给学生的信息,对学生的思维成长产生了一定作用。班主任不断挖掘德育教育的潜在价值,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出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以超标完成既定的初中教育,培养优秀的青少年。
2 研究意义
        2.1 培养学生正确观念
        中学时期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中间阶段,学生们尚处于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形成的三观会伴随他们一身,能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公正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同时,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而在班级管理中合理融入德育教育,则能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其今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1]。
        2.2 提升学生思想道德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于外界的认识与了解不是很深入,处于懵懵懂懂的状态。但是他们的好奇心又非常强,期望发现新世界。不过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他们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袭,如网络中的黄、赌、毒等。针对此,要求中学教育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知识技能的教授,还得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指导,而在班级管理中合理融入德育教育则能促使这一目标的达成。
3 初中班主任班级德育管理反思与创新策略
        3.1 注重自身影响力
        首先,班主任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因为初中生而言,教师的自身影响力不仅会使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也会真正的将教师作为能力提高的标杆。他们会模仿教师更多的言行举止,会进行更多教师行为的积极思考。所以,班主任从一开始就要在自身的影响力上积极的培养和严格要求自己。如果初中班主任在从事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随意的辱骂学生、批评学生,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严厉,会加强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同时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活动参与上,也无法展现出学生更多本有的真正水平[2]。所以,班主任要在进行各种活动和班级创建的过程中,积极努力地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总之,初中班主任要不断在进行学生德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过程中,真正的从学生出发,理解他们,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愿意去进行和蔼可亲的交流和互动分享。不仅学生会学习班主任的交流方式,也会积极与他人进行更好的沟通和成长。这样学生便会形成自己的一定的自主意识,通过教师对于自己的影响去养成更多良好的文明观念。
        3.2 深入课堂教学
        虽说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但毕竟班主任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时时都投身于德育教育之中。

而且,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之上,因此,除了在平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工作之外,班主任还应该积极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这样才能使德育教育的工作真正落实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之中。至于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渗透德育,除了班主任自身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因素外,班主任还应该联合其他教师共同挖掘各自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其实,新课程标准一直都在强调德育的渗透,强调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工作,进而使每一学科、每一节课都能渗透德育教育,进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
        3.3 营造良好氛围
        班级氛围属于班风的主要表现形式,良好的班级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自立自强的性格,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提高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主人翁意识,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意识。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有深入细致的了解,让自己走进初中学生群体的生活圈子和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与疑惑,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合作者与参与者的角色,寻找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热情的班级管理方法,让学生学会打开心扉,提高沟通能力和学习。通过组织各种团体活动,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学会合作,尝试在团体中寻找个体价值,提高自信心。为了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班主任还可以建立德育分数指标,对于在班级中表现活跃的学生增加德育分数,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从而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投身到班级氛围建设中,增强班级集体意识[3]。
        3.4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诞生无疑给广大教师群体带来了较大的教学优势,在信息技术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初中学生群体的认知角度与能力与以往相比都有着较大变化,因此初中班主任也不能再用古板枯燥的教育方式来开展班级德育教育工作。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实时性、迅速性都相对较好,这能极大地方便初中班主任搜索更为适合学生当前德育培育需求的教学素材。现代化信息承载与表现方式更为多元化,这与以往的单一思政教育相比有着明显优势,同时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也为初中班主任提供了更多的师生交流平台如微信等。对此初中班主任应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创新当前的德育教育工作,以此实现现代化的初中德育教育。例如,初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平台与学生进行德育沟通,初中学生有部分学生因为自身基础知识薄弱、自我管理意识较差,因此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同时处于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大多数也不愿与教师当面交流,因此班主任可以借助这类平台的社交优势,帮助学生破除师生沟通的心理障碍和分析解决问题。
        3.5 完善工作评价
        为很好解决初中班主任遇到的问题,应当对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评价机制进行一定优化改进,如给予班主任关怀与尊重,对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开展过程性评价,即初中班主任开展日常班级管理时,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作为阶段性评估。通过将班主任构建的班级文化、学生综合素质、师德体现、育人效果、师生公共关系等信息进行综合考量,客观严谨的对初中班主任作为评价,及时指出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时督促班主任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提升自我综合实力,保障德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贯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实力。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让德育主题活动产生更深远的德育影响价值,初中班主任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就一定要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学习与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利于学生全面成长与学习的主题德育活动,促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让他们今后可以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英 , 冉琼艳 . 基于班主任管理的德育工程建设研究[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36):45.
[2] 何蕊 . 创新路径 , 提高德育实效 : 武汉市东西湖区有效德育建设工程综述 [J]. 中国德育 ,2017(2):57-60.
[3] 王慧斌 . 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J]. 甘肃教育 ,2015(1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