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
来宾市第八中学,广西来宾,546138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工作是在高中阶段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口,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应以帮助学生树立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观念、培养其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的。在本次研究开始之前,笔者翻阅了大量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文献资料,对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了的简单阐述,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核心素养观念;针对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展开进一步探讨,为寻找更多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奠定基础;基于对体育核心素养理念及内涵的充分认识,提出了几条通过400米跑训练实现对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且可行性较强的策略,希望基层体育教师在面对与之类似的教学困惑时,本文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1、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解析
对学生进行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之前,首先要明确“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 号,下称《意见》)文件当中。1《意见》中明确指出,各教育阶段的不同学科应根据面向学生群体的特点创建有针对性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并通过系统培养使学生具备足够支撑其个人社会发展及终身发展的必备素质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概念中着重强调了对学生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综合素质与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自2014年《意见》正式颁布以来,国家教育部门就围绕核心素养这一关键词展开了长达两年的实践与研究,并于2016年面向我国学校教育体系公开发布了在关核心素养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中明确了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六大构成模块:通过学校教育实现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通过学科教育实现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通过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科教育及健康理念的渗透让学生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在校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通过特定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将《意见》中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概念、学生个体发展目标、体育学科特点与终身教育理念四者进行有机结合,最终得出能够对学生终身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体育核心素养内容。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应体现在对体育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基本体育运动技能的熟练应用、良好健康意识及优良体育精神的培养以及正确体育价值观念树立等多个方面。简单来说,体育核心素养可从以下三个维度概括为:体育情感与品德、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且个体素质与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因此,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内容的最终确定还应参考学生的群体性特点以及阶段性体育教学目标。在开展本次研究之前,笔者对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读并将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总结为激发学生运动参与兴趣、培养学生基础运动技能、增强学生整体体质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五个方面,并通过对以上五个学习目标的梳理与总结,将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点概括如下: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2
2、体育核心素养的具体涵盖面
2.1 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指人在参与体育运动和训练时所具备的能力,是运动参与者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3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外显性教学目标,通过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还能使其基本运动技能水平和整体体质水平得以有效提高。在培养高中生体育运动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体能训练项目上,相关运动项目的选择应以能够对学生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灵活性及协调性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为基本原则。基于对生物学理论的认知与理解,笔者认为,只有当学生体能水平发展至一定的程度,才能更加快速且牢固的掌握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相关运动技能,并能够使学生对自身身体现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反推可知,随着学生对自身身体状态客观认知程度的加深,其对相关运动技能的掌握难度也会随之降低。这就足以证明学生体能发展、运动技能掌握及身体认知方面存在相辅相成的潜在关系。
2.2 健康行为
广义上的健康行为通常是指人们为了维持身心健康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在广义健康行为范畴内用于维持人体身心健康的方式包括:保证每天的充足睡眠时间、保证每一餐的营摄入、保证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长等。在《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中,传统体育课与健康教育两个模块被整合成为体育与健康课,足见两者之间关系之密切,提高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学校体育视域下的健康行为并不完全等同于人们传统认知下的肢体健康,而是包括健康的肢体、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学生通过参与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使体质健康水平得以有效提高,并通过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与体质水平的提高使其自信心得以树立,且学生通过参与集体性体育运动项目,获得更多与他人平等交流的机会,对其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高中阶段的大部分学生虽已近成年,但其身心发育尚不完善,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健康行为的真谛,才能使学生拥有自主规避自我封闭、沉迷电子游戏、固执孤僻、自大自卑等一系列不健康行为的能力。
2.3 体育品德
体育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体育品德包含体育道德、体育品格和体育精神。体育道德,顾名思义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时应当遵守的体育道德规范。体育品格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或参与某项体育运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通过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培养而来的坚忍不拔的品质、顽强拼搏的精神、不服输的劲头等,是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在校期间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优秀的体育品德,能够为其将来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终身长远发展提供最为基本的内在驱动。
总之,要想实现对高中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培养,就应从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入手。其中,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是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目标。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是高中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优秀体育品德是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价值所在。下面,文章就从围绕如何通过高中400米训练的开展实现对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即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3、通过400米训练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策略
3.1 通过400米跑训练培养高中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400米是田径项目中公认最难的项目,其距离介于短跑和中长跑之间,是一项对参与者身体素质要求非常严苛的体育运动项目。第2节第2.1小节中讲到:在培养高中生体育运动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将教学重点放在基础体能训练项目上,且相关运动项目的选择应以能够对学生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力量素质、灵活性及协调性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为基本原则。400米跑是一项“长距离”短跑项目,其中无氧占比较大,有氧占比相对较小的混氧型短跑项目,这一运动项目对参与者的体能要求非常高。而耐力素质、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又是能够直接反映学生体能水平的代表素质。
通过400米跑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切实可行的,以通过400米跑训练实现对学生耐力的培养为例。通过400米跑训练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具体方法如下:采用间歇跑(200 米 +200 米)×3~5 组(练习间歇1分,组间歇6~10分)方式对学生专项耐力素质进行培养。4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练习要求,要求学生在第一个200米时自然跑,第二个200米时应突出其步长。并根据学生的身体现状为其制定相应的步数目标,并在后期训练过程当中要求学生在固定步数内完成整个400米跑项目,并要求学生按照自身实际练习情况对400米跑过程中的步频进行由慢至快的调整。从而使学生的专项耐力素质得到有效发展。因此,通过对400米跑训练方式的科学选择与应用,是完全可以实现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继而实现其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既定教学目标的。
3.2 通过400米跑训练培养高中生的健康行为
学校体育视域下的健康行为并不完全等同于人们传统认知下的肢体健康,而是包括健康的肢体、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以通过400米跑训练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例,400米跑是一项“长距离”短跑项目,其中无氧占比较大,有氧占比相对较小的混氧型短跑项目,尽管这一运动项目对参与者的体能要求非常高,但若科学系统的参与400米跑训练,同样能够达到强健身体的作用。众所周知,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使心脏的肌肉变得更强壮,跳动更有力,在每次收缩泵出更多血液的同时,也改善了心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定期参加有氧运动可有效提高参与者的体质健康水平。无氧运动具有锻炼肌肉,提高肌肉的爆发力,提高肌肉的韧带的作用,也是提高人体健康水平的重要锻炼方式。5而400米跑做为一项混氧田径项目,也可采用有氧、无氧区别训练法实现对学生整体体质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了通过400米跑训练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的部分目标。
3.3 通过400米跑训练培养高中生的体育品德
体育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体育品德包含体育道德、体育品格和体育精神三个方面。以通过400米训练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培养为例,因高中生本身并非为专业运动员,此处所提及的体育道德与用于约束专业运动员、裁判及教练的热爱体育事业,勇攀世界高峰;刻苦训练,钻研技术;不伤对手,公平竞争,尊重裁判;对教练工作认真负责,做好日常训练、临场指挥和赛后总结;裁判执法公正等体育道德条款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笔者认为,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展开的体育道德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过程,教师在进行400米跑训练之前,应向学生明确这一运动项目的运动规则,并要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规则,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规则意识进行培养,这也是实现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超越技能: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深度教学[J]. 尚力沛,程传银.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8(03)
[2]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探讨[J]. 李建彬,孙俊波.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18(01)
[3]浅谈体育核心素养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上的培养——评《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方法》[J]. 丛晨,何劲鹏. 中国教育学刊. 2017(12)
[4]运动训练专业田径精品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例[J]. 杨衍滔. 体育科技. 2016(02)
[5]提高身体素质,请让真实数据说话——基于2017年吴中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体质抽测数据分析[J]. 张根荣,李双林.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