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工匠精神教育融入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王耀慧
[导读] 本文基于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了解,阐述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中职教学的重要意义,

        王耀慧
        佛山市现代商贸技工学校 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摘要:本文基于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了解,阐述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中职教学的重要意义,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拓展知识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细节培养、构建知识激励目标等有效策略,切实加大工匠精神与中职计算机教学的融合力度,为中职院校教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工匠精神;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职院校教育越来越向人性化、精细化方向积极发展。工匠精神的核心特点是精益求精,将中职计算机与工匠精神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升中职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积极发展,对社会未来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工匠精神教育融入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
        对于工匠精神来说,泛指的是工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产品达到最优化状态的精神理念,其中也包括了不同种类的精神内涵,比如创造精神、敬业精神等。中职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而计算机课程属于一项基础性、技术性的重要课程,因此,将工匠精神与中职计算机专业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对教学计划、教学模式的精细构建和适当调整,能够有效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始终,提高中职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有利于帮助教师与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工匠精神融入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拓展计算机知识教学内容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因此需要在让学生明确知识内涵的同时,还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应用技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教师在制定计算机教学方案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选择,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精细化分析和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适当的拓展教学内容,将其有效控制在学生可接受的状态下,潜移默化的提升中职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质量和水平,相应的,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1]。
例如:在《家用无线网络》教学设计中,主要内容是安装与设置两方面,同时还要突出说明书的重要性能和使用价值,因此,以工匠精神作为指导思想,将方案进行精细化设计。由于家用路由器更新速度快,原有教材中路由器的设置方法不能满足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同时也难以符合对计算机人才的用人需求,因此,教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需要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动态,以智能手机为应用工具,在距离较远的条件下可通过互联网对路由器进行设置选择等实现多种技术应用,但需要学生在掌握相应技术的同时,还要具有阅读产品说明、明确说明书内容的能力,才能有效了解和掌握相应的设置流程。
因此,教师需要将说明书阅读潜移默化的纳入到教学设计内容中,促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对教学流程进行明确划分,还要对关键步骤进行重点标注,与此同时,针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过程进行有效记录,帮助学生对无线网络设置安装内容理清思路,进一步强化三个密码的重点设置。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在安装和设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答疑,并促进学生进行自主钻研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刻苦精神。


(二)注重计算机知识细节培养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其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较为薄弱,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极易存在知识理解程度不够、知识技能难落实、实践操作太马虎等不良情况,因此,需要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与工匠精神进行有机结合,从基础性知识开始培养,在奠定高质量、高水平的知识基础后,根据现代化社会需求,逐步提升计算机知识难度,才能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向社会化方向积极发展,但是,教师必须要确保计算机知识的细致性,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提高中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对中职学生未来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例如:在中职计算机中央处理器配件挑选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精细化讲解,此项课程的目的是在满足用户计算机需求的同时,为其挑选匹配程度较高的中央处理器。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讲明中央处理的实际意义、作用、种类以及使用条件,让学生在具有简单印象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相应的,教师还要对教学任务进行针对性设计,对于家里有计算机的学生,可以回家查看自己家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主频、结构、核心数量等性能参数,对于没有计算机的同学,需要查找资料总结中央处理器的种类、性能和影响因素。除此之外,教师为了让学生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都能对中央处理器进行有效选择,比如:学生智能手表处理器型号、性能指标等,通过有效知识延伸能够促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模式,让小组学生对课题内容进行积极讨论和实时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合作探究精神,通过此种逐步递增的方式能够有效培养中职学校学生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
(三)构建计算机知识激励目标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工匠精神贯穿课程始终,第一,注重上机课前的各项细节准备工作,了解微机的使用特点和性能,明确使用顺序,避免由于操作不规范对计算机应用质量产生影响,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在注重不同环节细节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完美,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第二,对于计算机专业教学基础性内容来说,主要是文字录入工作,具有一定的乏味性,由于其是中职学生必备技能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耐心、意志力等进行及时引导,将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第三,需要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将培养工匠精神的目标精细化、具体化,才能在加深学生知识理解程度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阶段性目标,切实提高知识获取质量和效率,推进中职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2]。
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组装实践训练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的强弱,对学生组装时间进行目标设定,同时还要对实际应用时间进行有效记录,通过反复多次试验,对时间进行适当减少,有效提高组装效率。针对此项教学内容设立专门的教学计时计划,根据不同学生设置具有独特性、针对性的训练手册,为了全面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需要对可以减少时间的具体环节进行准确记录,将时间频率细化到秒。除此之外,教师需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自己设定组装一台计算机所需时间的目标,通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打破原有目标的同时还要设立更短时间的目标,敢于挑战自己,切实做到精益求精。在进行小组计算机组装时,可通过小组组员用时平均值的设立,逐步提升小组计算机组装速度,还可以通过排名的方式,以及以电子奖状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荣誉鼓励,激发中职学生计算机知识学习和实践热情,有助于学生强化细节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促使其将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结论:综上所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与工匠精神相融合,是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需要,因此,教师需要在明确学生需求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案进行精细化设计并严格落实,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顺,裘晓琦.工匠精神教育融入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实践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8(03):137-138.
[2]沈利祥. 中职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的思考——以《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为例[C].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2018:1738-17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