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有效培养方法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肖蕊
[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人们对从事某件事或者认识某事的思想倾向,是一种动机。

        肖蕊
        北京朝阳芳草地国际学校丽泽分校  北京市  100071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人们对从事某件事或者认识某事的思想倾向,是一种动机。因此,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教学目标能否有效达成也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有关联。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将多样化教学手段与趣味性体育教学设计相结合,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习兴趣;有效措施
1 引言
        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体育与健康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作用越来越大。人们也更加关注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争取使得学生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所以体育教师为了能够在小学体育课堂之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运用兴趣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课堂上的高效教学。这一方法的应用,不管是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都有一定的帮助。
2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现状
        2.1 教学形式落后
        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有所改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学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教学方法不是很适合现在的学生。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教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做法会降低学生的体育积极性,也会影响教师在课堂之上的教学质量。
        2.2 缺乏合理的教学体系
        在小学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的是合理的教学评价。如果在体育课堂之上没有较好的教学评价,那么教学质量就不能被正确地认识。但就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状况来说,相关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之上单纯地进行体育锻炼。锻炼之后要求学生自行活动或者玩一些游戏,不会对学生在锻炼过程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与此同时,体育与健康教学之中的相关设备也不是很完善,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课堂效率。
        2.3 教学没有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生才应该是体育教学的主体,而非被动式学习,教师需要积极地对其进行心理方面嘛的疏导和沟通,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全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此来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而非强硬灌输。现如今,学生往往只会进行机械地学习,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其主观能动性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若任其发展,不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就只会使学生看到体育运动中的负面信息,更不会对其产生兴趣。
3 提升小学生体育课兴趣化的策略
        3.1 设立特殊情境
        小学生的探索性强,贪玩好动,但是忍耐性差,如果不能时刻抓住他们的眼球,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因此,教师必扭转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地位,不断尝试新兴的教学模式,设立一些特殊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下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使学生爱上体育课,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生“跳”的时候,例如蛙跳、单腿跳、兔子跳等一系列动作时,如果按照教师做一遍动作,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抓不住学生的眼球,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可以采用伴随音乐的模式进行教学,比如在歌曲《小鸭子》的欢快轻松氛围中教学生学习各种各样不同的跳法,让小学生在简单的动作中也能体会到乐趣,提升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激发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锻炼提升了小学生身体素质。


        3.2 利用体育游戏
        在体育课中可以采用体育游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体育游戏的娱乐性极强,学生都比较爱玩,在体育游戏中取得成功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在玩的过程中相互配合,还能提高团结合作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体育游戏在具体的运用上可以在课前做准备活动,课前准备活动是让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能达到高强度体育运动的准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体育游戏来给学生在准备活动的时候完成。在正式课程之前,一些小游戏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舒筋活络、增加学生的兴奋程度。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奔跑类的游戏来替代以往的慢跑和体操。比如,在短跑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锻炼学生反应速度和跑步速度的游戏。另外球类的教学活动也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专门的球类游戏来给学生做引导训练。在基本技术教学中,正确运用体育游戏,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性,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术,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
        3.3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和谐化的教学环境与氛围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兴趣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友爱的关系,借此拉近师生距离,就可以使得疏导教学工作变得轻松愉悦起来,而非以往利用主导者身份对其进行严格的批评和强制教育。因此,教师需积极主动地寻求学生间、师生间恰当、合理的距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团体意识,避免他们因不和谐因素而产生的言语争执,此外,教师也需与学生友好相处,以此减少学生因为教师身份而产生的训练压力。例如,笔者在“仰卧起坐”这一项目的教学环节,为培养学生兴趣,就主动观察了学生的性格以及爱好,在此基础上,主动与学生拉近距离,在交流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体育精神,使其养成友谊第一的意识,通过建立和谐的体育课堂来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体育运动为其带来的充实感和喜悦感,使学生开始爱上体育课堂。
        3.4 开展小组合作
        在小学课堂之上,相关的教师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之上,按照相同的兴趣组建小组。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完成教学的任务。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如今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娇生惯养,父母不舍得打、爷爷不舍得骂。而这样的状态之下,学生就会十分的任性。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之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那是难上加难。文化课上教师很可能对于小组合作教学的掌握程度不是很好,但是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之上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他们分成小组,以此来展开小组合作教学。比如说:相关的教师可以设置多种体育项目,可以是拔河,可以是足球,还可以是篮球等诸多项目,让学生自由地组队。这时教师再说明其详细的规则。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之中,就可以提高自身的技能,也就是说学生的身体得到了训练,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样的属于体育修养,什么是小组合作团结的精神。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将兴趣教学法应用其中对于小学生的学习以及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之中,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教学之中的不足,还有可能去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兴趣。所以相关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之上开展有效的兴趣教学法,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焦文昌.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J].才智,2019(35):181.
[2] 陈丽燕.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1):111-112.
[3] 陈诚.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8):126+128.
[4] 吴军.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5):128-129.
[5] 雷军艳.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0):132+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