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牛军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生物教学中,

        牛军
        雅江县呷拉镇初级中学   四川省甘孜州   62745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生物教学中,课时安排较少,而且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学生对其不重视,导致综合教学水平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标准。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研究,结合实际问题,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本文主要讲述了少数民族地区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初中 生物课堂教学 效率 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生物教学带来极大的挑挑战和机遇。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要求,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优化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转变教师角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科学设计,更加突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创建更加宽广和宽松的空间。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注重从而原来的主导者转变为指引者和辅助者的角色,从旁协助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还要注重加强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的提升,要善于学习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强化对生物学科知识以及教学能力的深入研究,从而强化教学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1】
二、贴近生活实际
        初中生物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生活中也处处渗透着生物知识。加强生物教学和生活的联系,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抽象的生物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全面认知,让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原理以及实践应用实现有效融合,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极高的效用。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把学生带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亲自探寻大自然中的生物学奥秘,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2】例如,在学习,《植株的生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校园的花圃内种植花草,全过程观察植株生长的动态变化。或者是鼓励学生把家里的盆栽花草等带来学校来,对植株的结构特点、生长动态等进行分析,从而既可以把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转化的形象化的生活元素,增强学生的直观化认知,而且还可以强化生物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再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对树木进行观察,正面面对阳光的一面生长比较旺盛,而背对阳光的一面长势稍微欠缺,通过这一观察可以让学生认知到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三、加强师生互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逐渐被弱化。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逐渐转变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重构师生关系。教师要注重走进学生群体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诉求,强化师生互动,从而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情感认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意识,拓展思维空间,优化课堂效率。【3】例如,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主要食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食物会让我们产生饱腹感呢?食物中主要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从而引发学生之间开展热烈的讨论。

再如,在学习《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讲台上来进行膝跳反射实验:让学生坐在椅子上,用小锤轻轻叩击膝盖下位的韧带,然后小腿就会突然跳起来。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对反射的概念以及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具有更加形象化的了解。这种轻松欢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打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界限和沟通鸿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框架,实现对生物知识认知上的升华,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极有益处。

四、综合开发教学素材
        在少数民族地区,很多教师总是会决定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比较缺乏,认为生物教学不能全面的展开。实际上,无论是在课本教材中,还是在当地的生活中,都存在大量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只要教师肯用心去观察,留心发现,就会挖掘出很多的教学资源。【4】例如,在学习《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实践和经历进行思考:环境污染对生物的生产造成了哪些影响?并让学生举例说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污染情况展开实地调查,充分挖掘当地的教学资源,为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更加广阔的渠道和途径。
五、创建情境
(一)阅读情境
        生物学知识博大精深,涉猎广泛,仅仅依靠课本教材知识内容,远远不能满足生物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介绍更广范围内的课外阅读素材,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到生物学知识的魅力和趣味,助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5】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关键性的指点,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核心词,从而培养其阅读和学习兴趣。
(二)实验情境
        实验是生物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深化生物知识研究,掌握生物知识原理具有重要推动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强化对生物实验的正确认知,加强对生物实验的重视,并引导学生正确的开展实验。如,在学习《观察细胞的结构》相关内容时,有一个重要的实验即“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6】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实验知识,对显微镜的使用,装片的制作流程等还都不是很熟悉,因此在实验之前难免会心慌,而且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不适应洋葱生长,很多学生对洋葱的生长过程不是很熟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洋葱生产的过程视频,然后教师要为学生亲自示范实验流程和设备应用方法,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从容的开展实验。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强化自主探究意识,为提升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三)问题情境
        问题的引导是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对生物知识进行辩证分析,从而锻炼其思辨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生物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也出现了相应的变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和学校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手段,转变教师角色,实现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构建高效的生物教学课堂,为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曹加国.注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提高生物课堂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9):67.
[2]冯小庆.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效率探析[J].天津教育,2020(16):149-150.
[3]高扬.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科普童话,2020(11):126.
[4]杨贝贝.刍议有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20(06):109.
[5]王文娟.新课改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38-39.
[6]赵月祝.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6(2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