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变革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李海国
[导读] 本文以自我决定的心理需要理论设计了三个外在因素,一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李海国
        宁夏灵武市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中心  宁夏 灵武  751400
        摘要:本文以自我决定的心理需要理论设计了三个外在因素,一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变革课堂教学提供有意义的理由,二是通过开展学生调查与反思教学行为,制造认知冲突;三是以诊断教学理论重新设计教学,让教师主动选择教学策略,通过前后比较,自我决定把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学准则。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   课堂教学变革   
        宁夏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的核心指标,力图改变以往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各个层面,突出学生的能力发展。要实现学生的发展,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推动课堂变革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能否把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通过自我决定内化为自身的教学行为,是课堂变革是否成功的最根本性问题。
        本文以自我决定的心理需要理论为理论基础,试图从可以支持自我决定动机内化的三个社会环境因素入手(提供有意义的理由、对冲突感的承认、提供选择)[暴占光. 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来研究数学教师能否主动变革自身的课堂教学。
        一、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提供有意义的理由
        人的认知方式有同化和顺化两种,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不是说变就变的,源于“冰山”下的内隐的教学理念支撑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可是在以教学成绩为评价导向的现状下,教师选择以追求成绩为目的的讲练模式也是提升成绩的一种有效模式。想要撬动这种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找到一个突破口。
        笔者从教师的卷面分析中看到“这道题即使我现在再讲十几遍,估计学生也还是不会做”这样一句话,感受到了教师深深的无奈与讲练模式的弊端,如果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真的是“越讲越糊涂”。所以尝试以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变革的行动研究。
        研究选取一位工作了3年的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学生选取灵武市城镇新建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学生成绩在灵武市处中等偏下水平。以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邮票的张数》一课为例。本节课教学目标主是探索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和倍、差倍”问题,教学情境是笑笑的邮票是淘气的3倍,笑笑和淘气一共有180张,笑笑和淘气各有多少张邮票。第一次听课时教师的教学流程是:先让学生读题,找到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二是要求学生画图表示数量关系;三是写出等量关系;四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并验证;五是练习应用。这也是教师讲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常用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学效果如何,笔者先访谈教师,授课教师认为讲的很具体直观、层次清晰,学生应该是掌握的;然后又对该班的学生进行同类问题测试,每组14人中只有两三人会正确解答。当看到这个结果,授课教师很是惊讶,都是按教材的呈现顺序来讲,为什么会这样,很是不解。
        由此看出,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够强烈引发教师的思考,这样层次清晰的讲练为什么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教师想改变课堂教学的动机。这样就找到了一个变革课堂教学的有意义的理由,这个理由也符合教师提升教学成绩的原本诉求。
        二、反思教学行为——对冲突感的承认
        皮亚杰的新平衡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产生了认知冲突才能重新改变认知行为,这才是新行为产生的时机。
        当教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引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查,选择另一班优秀、一般、学困三个层次的学生各三名,让学生独立解答,了解学生的想法。
1名优秀生用180÷4解答,7人用“180÷3”和“3x=180”解答,一人空白。访谈学生,学生认为题目中出现了3倍和180两个信息,如果乘的话就超过了180,所以除以3,算出淘气的一份是多少,再乘以3就算出笑笑的邮票了。
        通过访谈了解学生后,教师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自己的教学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为什么要画图,为什么要写等量关系、还要写两个,到底怎么用等,这些都是学生在被动的模仿,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当题目变了,学生就不知道怎么解决了。

虽然教师的讲都是正确的,但教师的讲都没有基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来设计教学,题目中只有3和180,为什么要除以4,学生想不明白。教师的教没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认为自己原有的想法“180÷3”是对的,或者也找不出自己错的原因,所以学生还是会继续原来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想法与学生想法的对比,确实引发了教师的教学冲突,承认了以往的教学策略忽视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原有思维,这时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变革的理念正渐渐内化为教师的需求,教师迫切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
        三、设计教学策略——提供选择
        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问题产生了冲突后,根据自我决定的需要理论,就要给教师一个选择的机会,既然以前的方法教学效果不好,那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就有效果呢,此时如果没有其他教学策略的介入,教师苦于无良策,还是要走老路。
        笔者根据林福来的诊断教学理论[林福来. 比例推理的错误诊断与补救灾[J].科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1975.
],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的选择的机会。诊断教学先要用工具诊断学生的错误概念(或想法),然后制造认知冲突,其次是调整认知,最后检测。因为以前的方式效果不好,所以教师自主决定要选择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授课教师与笔者共同重新设计教学策略并在另一个班里(比前一个班的均分低2分)进行授课。
        教学流程如下:
        一是诊断学生的错误想法。出示问题后让学生直接做题,展示学生的错误做法,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二是制造认知冲突。当学生解释“180÷3=60或3X=180”算的是淘气的邮票张数时,让学生再算一算姐姐有多少张邮票。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什么问题。让学生感受总数怎么变多了,产生认知冲突。
        三是调整认知结构。为什么总数变多了,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交流认为要用“180÷4=45”,有的学生质疑题目中没有4,为什么要除以4。学生说不清时,自觉想到用画图的方式来说明自己除以4的理由是什么。同时让学生思考“3X=180”对吗?与算术方法有什么联系?学生用直观的方式,解释方程只是表示姐姐的邮箱张数是180张,根据图方程少了弟弟的邮票,应该列为x+3X=180,学生对方程的辨析本质上就是对等量关系的解读,也就无须教师再让学生被动找等量关系。最后让学生比较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本质是相通的,都是四份是180,求出一份数,这样就沟通了算术方法与代数方法的联系,这些都是学生主动思考的结果,把新学的知识结构同化到了以往的认知结构中。
        四是检测。重新出题让学生再解答。检测结果是每组14人中最多有1至2人出错。
        当授课教师看到学生检测结果后,教师非常的满意,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通过实验就证实了改变教学策略是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率,与教师提高学生成绩这一原本的诉求一致,而且学生学的积极主动,能深度思考,打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此时再让教师对照银川市课堂教学的五项核心指标[银川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指南(试行),2016.

]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新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给了学生出错机会,释放了学生的潜能,学生想办法来解释说服自己、说明同伴,在不断的质疑中,学生知道了自己原来的想法错在哪里,合作解决了学习中的问题。教师认为自己的尝试、选择是有效的。
        概括来讲,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教师自己,可以依据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的心理需要理论,设计了教师课堂教学变革动机的三个外在的因素,通过诊断教学理论,让教师重新选择了教学策略,感受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带给自己的好处时,自主决定是否要选择变革课堂教学,才能最终内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使课堂教学变革发生,其实是教师不断自我决定、自我选择的一个过程,这里关键是引领人要有系统的思考,要能与教师一起研讨给教师重新选择对比的机会,才能从根本上内化教师课堂教学变革的动机,才能渐渐改变“冰山”下的深层次的理念,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作者简介:
        李海国,灵武市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一级教师,教育硕士,电话:18295181831,主要研究学生错误概念的诊断教学与教师课堂教学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暴占光. 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林福来. 比例推理的错误诊断与补救灾[J].科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1975.
[3]银川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指南(试行),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