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随班就读生微主题拓展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楼芬芳
[导读] “微-趣-玩科学”拓展课程是特地为一个智力检测小于40,有自闭症的小毛同学私人订制的课程。
        楼芬芳
        萧山区湘湖小学,浙江 杭州 311201
【摘要】“微-趣-玩科学”拓展课程是特地为一个智力检测小于40,有自闭症的小毛同学私人订制的课程。主要根据一年级的《科学》植物和测量两大主题进行的拓展,并通过一系列的微行动探究过程:微捡、微分、微认、微画、微创、微展等微趣玩科学实践操作策略,提升他的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开发其观察、表达、动手、创新等潜能,对他进行集体归属的融合教育,让他更好地“成为人、发展人、完善人”。
关键词:微-趣-玩;合作探究;集体归属;融合教育
        一、课程研究缘起
        【遇见一个特别的你】
        这学期开学,和我搭班的章老师在一年级分班抽签中抽到一个两年前就缓学的特殊学生,智力检测小于40,有自闭症。
        “小朋友们好!”“老师您好!”“啊!啊!啊!”第一堂数学常规训练课上就看到了小毛同学异样的举动。如果只是老师讲课或者同学单独发言,他就一声不响,但如果是集体发出声音时,他就会痛苦地用双手抱住头,不停地喊“啊!啊!”章老师的语文课上也是如此现象!
        下课了,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跑出教室去玩了,可小毛却双手抱着头蹲在教室门口。“来,哪些小朋友愿意跟他一起玩呀,老师可有奖励的哦!”当同学和老师向他伸出友爱之手的时候,小毛固执地把手甩开了……
        “哇,哇,哇”谁在哭了?午睡醒来,我和章老师同时冲出了办公室的大门,唉,原来是小毛同学在走廊通道里跑来跑去假哭,晕!
        “我今天在上面上课,他居然在下面拍桌子,……”章老师气冲冲地走进了办公室。
        种种迹象分析,小毛在班里是非常地不合群的。小朋友对他的这种反常行为都有点怕,平时不敢跟他去玩。
        【一堂科学课的启发】
        “哇,宝贝,你收集的叶子好美呦!”“毛XX,毛XX”科学课上,正当我开心地表扬一个小女生时,一只小手突然从后面举着一片枫叶伸了过来。“哇,毛XX同学收集的枫叶好棒呀!来,宝贝,你们两个一起来比比叶子的大小哦!……”两周后的科学课上,我终于看到了开学以来小毛同学的第一次笑容!接着小组合作树叶贴画活动中,我让一个女生手把手教他如何用双面胶贴树叶……小毛第一次融进了同学当中。
一直在琢磨怎样把这个智力低下而又有自闭症的孩子融入到孩子中间去, “这一片枫叶”的故事让我豁然开朗。每次让他做数学题,他就远远地躲着我,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而科学课上的形状各异的树叶却让他看到了童年的乐趣,我何不从这一片片的秋叶开始呢!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只要我们去善于发现,并对特殊孩子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用真诚的爱去发现,去引导,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样的学生,这样才能与孩子拉近距离。
【微课程融合的思考】
随班就读生因个体的缺陷容易使他们对环境抱持戒备和抗拒,很难主动投入其中。如果集体没有敞开臂膀热情容纳他们,他们会游离在集体之外,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良好人格的形成.因此,在同伴帮助下的集体归属感的融合教育对特殊儿童来说极其重要,是今后的人际关系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工程。
        二、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总体目标:通过“微-趣-玩科学”对随班生进行融合教育.
课程具体目标:

        三、课程内容设计
对于智力落后而又有自闭症的随班就读生的能力训练,不是一蹴可及,而是细水长流,一小步一小步地反复训练起来的。最忌讳的是”求好心切”、“揠苗助长”或者是“一曝十寒”的教导方式.所以在为其私人订制的课程中,我是根据第一册《科学》的两大学习主题:一、植物 二、比较和测量,进行微-趣-玩科学活动课程的拓展和细化,微步子、微口子、微练习、微合作来制定学习主题和内容。考虑到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课程的时间也相应的安排在10-20分钟之间。

        四、课程实施步骤
在对随班生的“微-趣-玩科学”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把目标内容细化细化再细化,制定随班生能够达到的层级目标和学习方法,循序渐进,不断明确前进的方向。我认为对这类学生,在学习上要松辫子,在行动上要给路子,在融合时要微步子推进,要给他们一个转变的过程。
        (一)微情境的设计,营造宽松愉悦的融合场景
一个智力低下而又有自闭症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常常带有排斥和害怕的心理,尤其是一个已经缓学两年的孩子,更是对大集体的学习环境会有一种不适的感觉,所以课程的开始,我们进行了微情景的设计,努力为他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1.“1+2”微环境学习,叩开心扉
因为小毛同学对集体发出的声音特别的敏感,每次只要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或者集体抢答问题等情境,他都会用双手使劲地捂住耳朵并缩成一团蹲到地上,满脸的恐惧!但当他生气时又力大如牛,一个小朋友根本拉不住他。所以一开始的微课程活动,我没有安排太多的人和他一起学习,而是每次安排两个小朋友和他一起学习,创设一个微环境,让他紧张的心理能得到放松,有安全感。
        2.“1+x”微情景展示,增强自信
每个人都是不同集体中一份子,我们不可能独行于社会.因此,集体的归属感对于随班生的认同和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1+x”微情景展示,即融入4-6人小组合作活动或者是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他的作品等等,以此消除他的恐惧、自卑的心理,增加他的自信心。
(二)微项目的探究,发展随班孩子的各项潜能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多次实验验证: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私人订制的“微-趣-玩科学”拓展课程正是一系列的微行动探究过程:微捡、微分、微认、微画、微创、微展等微趣玩科学实践策略,都是着眼于随班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而制定,通过趣玩提供带有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他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让他“跳一跳,摘颗桃”,在调动积极性的同时促进进步。
        1.微捡微分,发展观察能力
        随班学生与一般学生相比,反应比较迟钝、接受能力差,为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学习积极性,更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他的“消化量”比正常学生来得小,在进行《我和树叶交朋友》这一主题课程内容设计时,进行多次的微捡微分“小步子”探究活动。这样,效果来得实,发展来得稳。
【案例】  
第一次我只让他去校园里认识一种树叶——银杏叶,因为它的叶子形状比较有特色,是扇形的,有助于小毛记忆和辨认。第二次,让他认识爬山虎、柳树、桂花的叶子,有了第一的成功,第二次他的信心和乐趣也提升了,在这个基础上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一说来比较4种叶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等,并通过“猜叶子”游戏,加深他的记忆力和观察能力。并在同学的帮助下在四张A4纸上分别摆出不同的造型,并费了牛九二虎之力让两个小朋友手把手地把小毛同学的”毛”字和学号写到了其中一张上面。并进行了塑封,贴到了班级外面的走廊上,让更多的小朋友来认识这些叶子。这一下,小毛每节下课都有事情做了,他都要去看一看他们的作品。看到其他的小朋友在看这些作品时,他总要上前一起去比划一下,有时还会指着毛字在那里说自己的名字。
【分析】
小口子、小步子让他更能接受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能静下心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成效显著,发展稳当。
        2.微护微量,加强责任感培养
        特殊儿童也非常渴望在班集体中有自己的存在价值,获得伙伴们的认可。所以在《我是植物管理员》这一主题课程中,就让他担任了管理员这一职责。
        【案例】
        首先是在妈妈的帮助下选好一个水养植物,他水养的是一个红薯,让他管理好自己的植物,为它及时的加水、换水、晒太阳。更重要的是让他成为班级植物园的管理员,每天早上到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教室里的植物搬到阳台上晒太阳,并在小朋友的协助下,给一些土养的植物进行适时适量的浇水。但这些都需要在同伴的帮助下慢慢完成,虽然动作笨拙了一点,但能为班级做事,他还是很有成就感。
  【分析】
        在集体中能实现自我价值,让小毛的心扉再次敞开不少。在学习了“一拃”测量后,他经常在搬运或者浇完水后,用手去测量各种植物的高矮,小朋友也喜欢和他一起进行测量,伙伴融合非常和谐。
        3.微护微量,加强责任感培养
        特殊儿童也非常渴望在班集体中有自己的存在价值,获得伙伴们的认可。所以在《我是植物管理员》这一主题课程中,就让他担任了管理员这一职责。
        【案例】
        首先是在妈妈的帮助下选好一个水养植物,他水养的是一个红薯,让他管理好自己的植物,为它及时的加水、换水、晒太阳。更重要的是让他成为班级植物园的管理员,每天早上到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教室里的植物搬到阳台上晒太阳,并在小朋友的协助下,给一些土养的植物进行适时适量的浇水。但这些都需要在同伴的帮助下慢慢完成,虽然动作笨拙了一点,但能为班级做事,他还是很有成就感。
 
        【分析】
        在集体中能实现自我价值,让小毛的心扉再次敞开不少。在学习了“一拃”测量后,他经常在搬运或者浇完水后,用手去测量各种植物的高矮,小朋友也喜欢和他一起进行测量,伙伴融合非常和谐。
        4.微比微展,加速融合脚步
        拾级而上的课程内容设计,让小毛对自己有了信心。早上上学不再要妈妈的陪同进校,而是自己背着书包行走在学校的“百米风景”线上(学校要求家长在乐园路口停车,孩子自己步行百米路进学校),看到我和章老师总会热情地迎上来拉住我们的手。在这样良好的状态下,在《我是小小测量员》这一主题课程中就设计了让他参与小组“纸蛙跳远”比赛和集体纸飞机比赛。
        【案例】
        在“纸蛙跳远”这一游戏中,我特意在他的位置上先张贴了“起点线”纸条和赛跑的纸条,小朋友们都争和他一起去玩,慢慢地他也学会了如何让青蛙跳起来。因为力气大,他的纸蛙跳得特别远,所以当小组比赛时,很多小朋友抢着要和他一组。当大组纸飞机比赛时,他就自然而然成了不可缺的重要一部分。
        【分析】
        融合需要过程,更需要的是爱心和耐心。从爱出发,去相信、去鼓舞。只要有爱心,即使是冰山也有被融化的一天;只要有恒心,即使是铁杵也能磨成针;只要用真诚,即使是自闭症的学生也能够扣开心扉。
        
(三)微评价的落点,照亮随班孩子的内心世界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曾提出,我们的情绪反应取决于我们怎样评价这件事,在外界的刺激和我们的反应之间,有一个“认知评价系统”作为中介,即事件——信念和观念(认知评价)——情绪反应,所以一个人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对周围的事物或自己的思想,行为的评价方式把消极的刺激变为积极的反应。对“随读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对他自身的纵向发展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1.抓住契机  及时表扬
除了我们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非常棒”、“你进步很大!”“我很喜欢你!”,同学对他的肯定性的鼓励,还要让他学会如何正确的去评价其他同学的好坏,让他养成一个专注聆听的好习惯的同时,也学会用正确的价值观去辨别对与错,对他的纵向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 精彩展示  用心守候
教室门口的植物王国里,有小朋友们种植、水养的植物,对植物生长的记录图展示,在“秋日私语,叶叶有情”栏目里,除了同学们的树叶贴画之外,还有一片温馨的小天地,那就是小毛和其他同学合作的作品展示区,他的每一点点进步都在此得到精彩展示。
3.比翼齐飞  完美人生
班里有一面丰收墙,小朋友平时得到10分可换一颗红星,10颗红星可换一个大苹果,苹果可贴到墙上,每周五进行一次兑换,期末进行表彰。自从有了小毛私人订制的课程后,每次成功的操作或者完成作品,我们都对其进行奖励,慢慢地,丰收墙上也有了他的大苹果,他也同样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找回了自信。只有在找回自信的基础上,才能培养他们初步的道德水平,塑造完美人生,认识自我价值,不断增强进步的信心。
        五、成效和反思
1.“微-趣-玩科学”拓展课程提升了随班生的学习能力
微捡、微分、微认、微画、微创、微展等微趣玩科学实践策略,都是着眼于随班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而制定,通过微趣玩提供带有适当难度的内容,调动他的积极性,发展其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学会了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入更广阔的学习天地,能快乐地接受知识。
2. “微-趣-玩科学”拓展课程促进了随班生的集体融入
从害怕声音,孤独自我,到能做植物管理员,最后和同学们愉快的玩耍,小毛变得比原来开朗多了。现在的他,能正确说出6种植物的叶子,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大课间的出操和达标练习等常规活动。课堂上,他也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课间在走廊上遇到老师,他能够主动问好了。早上上学不用再让妈妈送到教室里,而是自己背着书包走过百米风景线,和小朋友一起开开心心到教室。
3. “微-趣-玩科学”拓展课程满足了随班生个性化发展
在学校“不一样的生命,一样的精彩”的办学理念下,我们全体教师合力“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但在学校36门拓展课程中,唯独随班生的个性化发展课程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现从一年级《科学》这门大课程拓展出来的“微-趣-玩科学”正可以满足随班生大课消化不良,微课弥补文化、生活技能学习以及身体康复训练等等,满足他们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同样享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舒明跃主编:《自闭症诊疗康复与教育》 华夏出版社
2.孟瑛如主编:《看见特殊,看见潜能》   心理出版社
3.张福娟 江琴娣主编《特殊儿童个案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