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燕 王媛
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 昆明 651700
【摘要】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学校是目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阵地,对在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索是协同育人的前提,也是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本文旨在幼儿园教师必备素养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职业规划等内容,发现学生对课程认识局限、其理念与用人单位存在差异、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综上,提出立足全局协同育人,加强研讨优化课程,着手技术重视规划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K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指职业认知能力、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内化、整合的过程。其中职业认知能力主要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认同。生存能力是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素养,主要涉及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两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专业发展的延伸和迁移。据目前收集资料看,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探索一方面符合“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师〔2018〕2号)]的要求,适应人才强国策略的发展,凸显学前教育师资专业化培养的优势;另一方面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后续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改革等奠定基础。本文借以党中央对新时代青年、新时代教师的新要求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政策文件精神,从学生职业认知能力、生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维度入手,尝试从理论上与幼儿园等用人单位达成共识。
二、云南省K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现状
本研究综合K校专门的幼儿师范学校等资源优势,分别选取K校2018级、2019级、2020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共计收回有效问卷247份。
受调查的247人中,男女比例差距较大,女生仍是学前教育职前师资培养的主力军;学生生源以农村生源为主,占83.4%,城镇生源仅占16.6%,其独生子女仅有42人,占17%。从学前教育志愿填报上看,一志愿的有198人,占总数的80.16%,二志愿的有41人,占16.6%,调剂的仅占3.24%。可见,学前教育是报考的热门专业,其在社会中的认可度逐渐提升。
就学生对自身职业能力的评估看,有55.47%的表示具备沟通合作能力;就不能掌握的职业能力来看,外语应用能力居多,占36.44%;其次是熟练的专业技能占13.77%,然后分别是扎实的专业知识(9.72%)、现代化教学能力(9.31%)、创新能力(8.5%)、自主学习能力(5.67%)和坚定的职业理想(4.86%)。可见,学生对自身沟通合作能力等职业生存能力掌握度稍高,而在创新、抗挫、自主学习等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有待提升。
在学生专业认同方面,受调查学生所报考的志愿,有72.06%的是因为家长、就业等外在因素填报的,仅有27.94%是自己喜欢报考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入学后有74%左右的同学热爱学前教育专业;就毕业后是否一直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工作,有57.89%的同学是难以确定或不会从事的。可见,经过学校学习后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学前教育专业,但在坚定行业工作方面存在差异。
在学生生存能力发展状况方面,除课程的学习外,学生课余时间大部分同学以完成美术作业、刷手机为主,少部分同学参与阅读。就专业技能来看,受调查学生基本具备唱歌(70.04%)、绘画(61.94%)、讲故事(61.13%)、手工制作(53.85%)、弹琴(50.61%)、跳舞(50.61%)等专业技能,且有3.64%同学提到具备体育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等,为后续环境创设、教育教学、一日活动组织等奠定了基础。在一日活动组织中,受调查同学有90.28%的表示关注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但有39.68%的关注方便教师的组织。由此得出,学生一定程度上认同学前教育中幼儿中心的理念,但仍有同学更关注教师的“教”。此外,在遇到问题和挫折时,大部分同学借助外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三、云南省K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云南省K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特点
1.证书获取是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主体认识
从整体上看,学生在评估自己专业优势时,多次提到“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证”、“普通话证”、“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钢琴舞蹈”等证书的获取,低年级同学认为相关证书的获得是专业学习的预期,高年级同学认为相关证书获取是专业学习的成效。因此,后续应加强专业研讨和职业规划等的引导,真正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2.学生与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重要能力的理解存在差异性
从理论上讲,职前培养对象与职业从事人员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认同应大同小异。但关于“眼中的幼儿教师”,学生大部分从幼儿教师性格出发,如2020级C同学提到“我眼中的幼儿教师就是要认真,有童心,勤劳肯干、性格开朗。”2019级L同学认为“幼儿教师要衣着得体,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包容心。”2018级Z同学提到“师就是要温柔、沉稳,有耐心,有责任感。”幼儿园在职教师或园长则更关注幼儿教师的综合能力,如剑川T园J副园长提到“幼儿园老师最重要的是德行,还有做人,其次是能力。”昆明D园X园长提到“我挑老师最终要的就是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还有一些必须的技能,比如弹唱、画画、舞蹈什么的”。德宏G园Y老师说“老师的品行很重要,其他能力的话多积累就没有问题”。
3.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认识有随意性
总体看来,受调查同学印象最深的专业课,基本分为三类:一类是没有基础,学习难度大的,以舞蹈课最多,大部分同学提到舞蹈课难度大、协调性差、拉伸疼;一类是获得一定成就感,突然顿悟的,如2019级H同学提到“第一次上钢琴课,教师弹“乌克兰民歌”,太好听了,原本以为只用听,后来老师说是期中考试曲目,担心自己弹不出,经过联系后弹出来了”;一类是与教师或兴趣爱好相关的,如2019级D同学“英语课,生病落课后老师帮忙补”、2019级S同学“书法,因为它是门面”2018级F同学“思修,因为老师好玩”。
(二)云南省K校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其一,职前培养缺乏衔接,学生的认同基本停留在理论层面。如学生对幼儿教师的认识基本源自网络、课堂教学等,仅是理论知识的识记。主要是因为:缺乏对不同区域幼儿园的实地观摩学习,对幼儿教师、幼儿、学前教育的直接经验有限;职前培养地方与用人单位的衔接不够,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方面有分歧,学校里“分数定能力”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实;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学习和挖掘能力。
其二,学生缺乏专业规划,课余时间基本是作业和刷题。从学生掌握的技能看,大部分学生基本具备唱歌(70.04%)、绘画(61.94%)、讲故事(61.13%)、手工制作(53.85%)、弹琴(50.61%)、跳舞(50.61%)等专业技能,说明作业的完成与练习有一定的成效,但其课余时间中自身发展的提升不明显,主要原因是:一是中学生思维严重,习惯“被安排”。二是缺乏一定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与指导,没有目标,得过且过。三是时间管理能力弱,没有关注自身兴趣爱好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其三,学生对课程体系建设不熟悉,专业理论课与公共课混淆。一是学生没有系统的了解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的、具体要求、课程计划等相关内容;二是学生对高校课程的设置缺乏了解,对专业课的判定仅凭是否开设。三是学校课程安排没有凸显专业课与公共课的差异、选修课与必修课的不同。
四、对策和建议
(一)立足全局观念,争取协同育人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的国强”,云南省K校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职前培养基地之一,首先要立足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不断优化教师的结构,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影响学生的发展。其次要创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紧扣高职院校“1+X”证书、“双师型”、“产教融合”等核心定位,依托优质幼儿园,充分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形式加强学生专业知识、保教知识、通识知识学习,同时关注环境创设、活动组织、反思发展等实践能力的提升。最后重视与幼儿园等用人单位的衔接,充分利用“民汉双语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优势,以座谈会、讲座、分享会等形式加强学校与幼儿园、学生与幼儿教师的联系,争取培养出能用、好用的幼儿园教师。
(二)加强专业研讨,优化课程模式
从学生填报志愿的原因自主性看,近70%的同学是因好就业、家长意见、考分低等因素填报的,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有15%左右的同学不不会从事幼教工作。为此,K校可从专业研讨入手,提升学生,尤其是新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认同感。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政策文件等,初步感知国家省市对学前教育的要求和指导,感受学前教育专业的现状、工作前景和专业优势。其次集中学习学前教育人培方案,了解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相关要求、课程计划及安排。然后引导学习高校课程设置情况,理解必修课的强制性、选修课的多元性,了解专业课的专业性和公共课的辅助性,“引导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幼教工作,鼓励师范院校在校生辅修或转入学前教育专业,扩大有质量的教师供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2018)]。最后依据学前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结合K校实际,优化培养课程体系,突出保教一体理念,重视学生基本功训练和教学组织能力提升。
(三)着手现代技术,重视职业规划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要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https://baike.sogou.com/v179805999.htm?fromTitle=%E4%B8%AD%E5%9B%BD%E6%95%99%E8%82%B2%E7%8E%B0%E4%BB%A3%E5%8C%962035]K校应立足于“育人”、“育才”,加强内涵建设,争取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常态化培养。首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学习、全面学习,洞悉国家教育动向,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业务能力和研究能力。其次,革新思维,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充分利用信息设备,在线上、线下结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做好学习发展规划。最后,让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等落实落地,支持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思考。
综上所述,K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与用人单位等多元因素的影响,因此,为培养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应从多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重视其职业认知能力、职业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且应注重知行合一,在实习实训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新时代的新要求,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与规划,以为人才强国的部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弛.基于企业视角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14.
[2]杜艳秋,史静寰.应用型院校实践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基于CCSS 2016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04):71-78+164..
[3]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师〔2018〕2号]教育部等,2018.
[4]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18.
[5]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务院印发,2019.
[6]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
[7]叶丽.重庆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8]黄克孝主编.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0]41号].国务院,2010.
[10]徐丽,李立辉.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