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吴海标
[导读] 后进生常常被划为“差生”、“学习贫困户”,这种传统的成见不仅不利于他们学习水平的提升,

        吴海标
        梅州市五华县周江镇三河小学  广东  梅州  514457
        【摘要】后进生常常被划为“差生”、“学习贫困户”,这种传统的成见不仅不利于他们学习水平的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制约。后进生并不是不在进步,只是进步得较慢、学习水平有更多的开拓空间,教师要善于从正面引导学生,尤其是趁早,在小学阶段就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工作    后进生    转化教育
        
        前言
        由于个人兴趣和环境的差异,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对学科的接受能力也会呈现出差别,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就小学基础学习科目来说。部分同学会呈现出懒散、拖拉、完成力不强、专注性不高、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进而导致一系列的学习问题,影响了自己甚至班级的学习进度。在这一情况下,教师对他们的引导就更为重要,引导他们转变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
        
        1、因材施教,基础打牢
        后进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基础不牢,因为自身或者周围的环境学习进度落后于他人,而小学阶段重点就是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不牢,学习就像筑基不牢、之后很难跟上,强制性学习“搭砖送瓦”就很危险,摇摇欲坠,反而不利于学生们稳定的学习状态的保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学生的引导者,同时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应该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接受为本,以学生自己的理解水平为引导基础,对于后进生、对于不同的后进生有分别地制定知识学习计划,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然后慢慢补齐知识短板。
        例如,班主任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学科给后进生给予针对性指导,这样班主任就可以首先了解到学生本学科的学习状况,同时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在基础知识传播方面,班主任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安排,还要善于协调各学科老师的教学时间和同学的课后学习时间,后进生基础较差,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时间可能无法消化,班主任就可以安排每天的“查漏补缺”小会,把后进生组织在一起,因为后进生的学科薄弱项目不尽相同,有些可能在语文、有些可能在数学或英语,班主任就可以适当分组,让学生们优势互补,语文好的A指导语文较差的B,但B因为数学教好就可以指导B,这样同学们不仅能互相帮助提高效率,增进感情,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对自己又更明确的认知。此外,老师还可以请其他学科的老师来指导,这也有利于该学科的老师更加了解这些后进生的情况,也有利于全班学习水平的提高。


        2、创设平台,激发亮点
        小学阶段的后进生转化工作比较简单,但可以说最为关键。基础知识的传输其实并没有多大的难度,难在让同学们真正接受,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学生们没有兴趣是多方面的因素,这其实是学习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班主任要做的不是深挖学生的不足,而是要反过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亮点,帮助他们找到兴趣和学习的契合点,从眼前困倦、疲乏、无趣的学习状态及时走出去。          
        例如,活泼机灵、画画功底好就是不爱学习的小李,可以让他负责班级的板报设计,可以团结同学,但更要自己筹划,小李参加班级活动积极,出板报其实是一个更复杂的作业形式,一出“语言学习“主题的板报,包含了更多、更系统的语文知识,小李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画画、需要摘抄、需要整体安排,这其实就间接学习了基础知识、厘清了学习线索,小李遇到难关往往会和合作的同学还有老师交流,在调动大家一起筹划板报的过程中,小李可以通过交流直观的感受到别人的学习状态,接受别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小李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现自我。
        3、循序渐进,定期激励
        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材,尽管他们暂时处在学习的“灰色地段”,学习成绩不好,这远不足以成为老师对学生的评判标准,教育孩子需要更多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声音。班主任可以定期设置奖励制度,对于小学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奖励是一件很必要、很有帮助的事情。他们每一次的进步都意味着一次难得的改变和努力,老师可以联络家长,一同鼓励孩子。例如,劳动教育方面,鼓励同学们参加劳动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尤其是家务劳动,开拓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还有助于学生从家人亲情中获取更多学习动力和满足感。例如,实行星星制度,一是家务劳动,开拓家庭教育空间。孩子每完成一项任务给不同的星星,攒到一定份额的星星可以收获一些奖励,如小明喜爱看书,每天会给自己和爸爸妈妈整理书柜,一个星期劳动积攒下来的星星就可以兑换一本心爱的书籍,如小美爱鞋子,在家务劳动中就把自己和家里人的鞋子都擦得干干净净,这样劳动一段时间下来,爸爸和妈妈就可以赠送小美一双新的鞋子。老师和家长定期沟通,获悉学生劳动状况,也及时给学生心理激励,营造家庭与学校的“双重关怀”。
        结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尽管存在学习状况的差异、存在学习进度的差异,只要依靠老师的及时引导和自身努力,很快就可以摆脱学习困境,转入更富活力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做的,不是宰制、不是评判、更不是压迫。从正面激励、帮助他们成长,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陈在应.语文教学与逻辑思维训练[J].理论·视通,20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