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林
西宁市园山回族小学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目前我国小学阅读教学中文体淡化现象比较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小学阅读语文教学发展方向更加自然、本真,为了提高学生们自身的阅读水平,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具备丰富的文体知识才行,要做到因文而异、依文而教。本主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淡化现象的原因,并针对其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文体淡化;对策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在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体淡化现象比较严重,小学生们普遍不喜欢阅读,小学语文老师对于阅读教学也缺乏热情,这些都影响到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一、小学阅读教学文体淡化现象的原因
1.1小学阅读教学缺乏文体意识
在目前我国小学阅读教学中文体意识缺乏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文体意识主要指的是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主动利用文本体式展开教学的一种意识。我们从现阶段我国小学阅读教学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些问题来看,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不重视各种文体,老师在设计课程上没有对文本间的共性进行对比,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文体意识所导致的,使得阅读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毫无创意。语文老师缺乏文体意识,不仅仅会影响到教学水平,还会影响到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1.2小学语文老师缺乏文体的认知
目前小学阅读教学的宗旨是“依文而教”,语文老师对文体不同的文章进行深入的剖析,可以更加精准、更加专业的帮助学生们熟悉、理解文章的内涵与结构。从目前我国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的结果来肯,小学语文老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在小学阅读教学上对制定教学目标到设计教学策略方面,都没想到思考文体方面的知识。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并未想到对文体分类进行研究分析,部分语文老师会认为语文课文可以简单的划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寓言、童话、神话故事、诗歌、议论文、散文、非连续性文本”等等分类。还有部分语文老师对文体认识不足,这些语文老师认为文体就是简单的文体知识,甚至有些老师认为文体是初中阶段要学习的内容,小学生不用学习文体知识。使得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制定的方案上出现偏颇,其教学效果也不佳。
1.3教学主线
我国小学阅读教学长期以来的教学目标都是以培养小学生理解能力作为主体内容,其主要教学方法就是反复阅读文本,来理解文章中句子段落的含义。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在小学教学方面,在小学教学内容与深度方面都有了新要求,对于文本内容的分析虽说是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熟悉了解文体本身,进而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够完成的,对文体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可以使得语文老师在教学思维方式上会形成定式。
目前我国现行的教学考核制度方法,使得各学科的教学都有一定功利性,老师们为了完成学科教学的目标,为了成绩,还会延续传统应试教学方法,这样会与新课程标准不符。
二、小学阅读教学问题淡化现象的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小学阅读教学文体淡化现象比较普遍,我们对其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文体观念,实现了因文而教,提高了小学阅读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了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2.1增强阅读文体的认知
文本体式作为解读文本基本的规范,每一种文体都有着各自的特征。作为阅读者一定要做到清晰明确的识别文体,对文体有一定的认知,要具备文体意识,这样做会使学生们会更容易接纳吸收文本的重要意义。文体意识可以引领阅读者进行正确的阅读、很好的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文体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老师一定要具备文体意识,这样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文体意识可及时反映出该文体的语言特点与以及运用技巧,进而帮助学生构建语言的框架,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2加强多元化阅读教学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是确保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性非常活泼,其思维能力非常灵敏,对一切未知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制定阅读教学策略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因材施教,对那些低年龄的学生来说,阅读家训的目标是确保学生可以复述课文大概意思,并可以初步感受到语言特色,可以做到与同学进行阅读方面的交流。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要能够了解文章内容,可以简单的描述文章中的人物、场景与文章细节,并说出自身对于文章的喜爱、崇敬、憎恶、向往以及同情等等,对性格不同的学生来说,在传授文体知识方面,还是需要技巧的,要学会借助外界的音频、视频以及图像等方法来进行阅读教学,进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2.3制定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要设定教学目标,这对阅读教学的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的。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摒弃传统教学方案,针对不同文体要设定不同目标,对于阅读小说来说,要重视把握人物特点。对于阅读散文来说,要重视领会文章的主旨。对阅读寓言来说,一定要抓住文章所讲的道理。不同课文与不同文体一定要区别对待,对于叙事性作品,要了解文章事件的概况,要能够简单描述文章中印象深的场景、人物与细节,要能够说出自身的喜爱。对于诗歌来说要能够把握诗中的意思,体会作品中的情感,感受优秀作品中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美好追求,进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开始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文体是培养阅读技巧的关键,小学语文老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自身特点,每位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阅读教学方案,使学生通过自身具备的文本知识,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为推广小学阅读文体教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文华.浅析小学阅读教学文体淡化现象与解决措施[J].课文语文,2018,02(16):195-195.
[2]周向前.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体淡化问题研究[J].教学教育,2018,06(2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