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00后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徐昌成
[导读] 1995年,戈尔曼在《情绪智商》一书中最早明确提出情绪管理的概念,伺候短短几十年间

        徐昌成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1995年,戈尔曼在《情绪智商》一书中最早明确提出情绪管理的概念,伺候短短几十年间,情绪管理已经成为一门在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检验和揭示基本规律的科学。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准确把握00后大学生的情绪特征,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对他们情绪管理的教育研究。
关键词:00后;大学生;情绪管理;心理健康
        当前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在新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出生并成长于这个时代,其情绪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独特的特征。教师必须研究针对00后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认识、控制和纠正他们的情绪,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养成。
一、00后大学生的情绪特征及成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影响带来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个性心理突出特征
        “00后”大学生在国家复兴、祖国强大这一时代背景中出生,高速发展的经济、交融碰撞多元化的文化与信息发达的网络为00后大学生营造了开放、自由的成长环境。他们有足够的资源和能量去面对外部环境,逐渐形成了个性张扬、注重自我话语权、自我意识强烈、个性心理突出等性格特征,这样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拥有多元性格的同时,存在追求独立自我和过分依赖他人的矛盾心理,同时减弱了传统思想对他们的束缚,也让他们的身心健康面临严峻挑战。
(二)家庭教养环境影响带来的自控能力差,行为冲动性明显特征
        00后大学生从小生活在“4+2+1”的家庭模式中,随着大学生父母教育层次的提高,他们为学生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也相对优越,一部分家人过于溺爱与迁就,另一部分由于平时陪伴学生成长的时间较少,而无暇顾及学生情绪行为的引导与纠正,更多的是迁就或严厉的批评。这种家庭教育模式使得“00后”大学生适应力和自控力较差且情绪不稳定,易产生冲动性行为,缺乏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奋斗精神和动力[1]。
(三)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带来的自我认知能力差,缺乏生活现实感特征
        00后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虚拟网络为他们减少或逃避现实的社交活动提供了第二世界,大学生可以与虚拟世界无缝对接,无障碍沟通交流。很多学生缺乏竞争与危机意识,对自我认知不准确,同时缺乏生活现实感。尤其在进入大学后,离开了父母的羽翼呵护,他们出现抗挫折能力差,不能接受失败,不能及时调整自我情绪,吃不了苦,遇到困难后易退缩等问题。
二、00后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改变管理模式,提高00后大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
        情绪与心理健康直接相关。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损伤,易出现焦虑、抑郁、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在进行0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辅导服务工作时,应针对每个学生的情绪特征,根据其个性定制不同的培养方案,并共同设立目标,提高00后大学生的情绪认知能力。
        第一,增强00后大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教师必须在教育过程有合理的情绪动机,情在理之前。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去分析自我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合为情绪调节寻求支持和保障,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
        第二,帮助00后大学生合理表达情绪。

引导大学生冷静平和地分析问题,学习更好的与人协调共同解决冲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学会换位思考,在认清自己情绪的基础上,了解他人感受,适度评估对方的情绪感受,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与争执,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
        第三,引导00后大学生正确宣泄情绪。情绪宣泄可通过说出心中感受来平息激烈的情绪,也可以通过运动来增强体魄,建立积极心态;还可以通过听音乐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将自我负面情绪通过积极的方式释放出来,并通过构建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从而达到缓解心理压力,促进个体积极情绪状态的持续。
(二)构建家校“同向同行”的情绪教育氛围
        情绪管理方式取决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体验,以及学生在人际关系中感受到的人生价值和情感结构的整体理解。通过构建学校与家庭与一体的构“同向同行”的情绪教育氛围,可以有效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培养积极健康心理。
        比如,高校可以举办情绪管理为主题的活动,例如专题讲座、心理沙龙、情景表演剧等等,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引导他们参与建立和外界的关系,帮助他们完善和发展自我,以及提高他们对情绪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践行能力和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处理现实世界关系的能力;
        家长也应当深入了解00后大学生的情绪特征,以身作则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适时适度与子女沟通、交流,采用共情的方式,给予其足够的关心与耐心,及时关注心理动态,并对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疏导。
        同时,学校与家庭之间也应建立必要联系,通过及时有效地沟通学生的情绪问题,并采用“登门坎效应”,对大学生进行渐进化的引导和服务,让学生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能积累一部分自己的内心能量,循序渐进,最终完成大目标,引导其正确对待情绪困扰,实现自我情绪管理。
(三)推进00后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制度化、常态化
        在科学了解情绪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大学生和学校共同推进情绪管理教育制度化、常态化[3]。
        比如,设立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前来引导00后大学生准确自我定位,并通过了解其生活和成长的时代背景,积极主动地帮助大学生运用幻觉来影响情绪、使用语言和行为干扰情绪、使用积极的想象力创造激情,并以个人意志力控制情绪等,克服消极情绪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主动学习情绪管理的理论知识。
也可以积极开展心理团辅等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不逃避、不冲动,将情绪管理能力当成必备的生存技能来掌握。
        同时,还应将辅导员、专业心理咨询师经手的经典案例整理成册,及时给予反馈信息,并给予正面引导,唤醒他们内心深处至善至美的本性,推进情绪问题的制度化、常态化发展,培养具有强烈道德良知的人。
三、结束语
        情绪管理是学生创新的关键因素。情绪管理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高校教育要运用优势视角,改变管理模式,构建情绪教育氛围,建立积极的、主动的高校学生情绪自我疏导机制,培养出新一代具有科学知识、独特个性和充满正能量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春菊,徐明磊,王春宇.积极心理学在'0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96.
[2]王学.自媒体时代00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2):99-101.
[3]张文丽.基于管理理论探讨初中生情绪培养的路径选择[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5):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