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冼敏
[导读]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之一,是小学生们开启学习生涯接触到的第一门文学课程,小学语文培养的沟通表达能力

        冼敏
        广东省高州市大坡镇中心学校高坡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之一,是小学生们开启学习生涯接触到的第一门文学课程,小学语文培养的沟通表达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对小学生日后的成长和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指出将生活实例融入教学内容、使用多 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与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策略研究
        引言: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小学语文课程是帮助小学生学习和了解祖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方式。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还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农村小学校园中,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对外部世界接触也较少,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程当中时,应当给予留守儿童重点关注。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学校已经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革。但是每个学校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影响了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农村的小学学校,由于教学研究活动开展较少,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安排中无法做到对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把控,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和学生的有效交流沟通,使得教学进程反馈不充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有滞后性。这对语文教学的质量改善和水平提高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在农村小学当中教学工作者新鲜血液较少,一些老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转变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程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手段的使用不够科学。造成学生学习难度大,对知识掌握程度不够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措施并加以改善,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各项能力培养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以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保障。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共情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与把握,也更有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不过,目前大部分的教师都将重点放在的知识点的讲解中,为了不错过课程中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几乎占用了整节课的时间来讲解。这种满堂灌的教育,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导致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缺失,很难依靠自身的阅读学习去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课程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
        在小学阶段接触的课程当中,语文课程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最为紧密。从我们学会说话开始,就在学到各种语文知识。然而,一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育过程中还不能将语文教学工作和实际生活做到很好的衔接,使得现实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还有隔阂。小学阶段的学生,那方面能力还处在发展阶段,很可能因为认识能力不足,无法深入了解和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导致学生自我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受到影响。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语文知识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自身体验有所出入的话。很容易导致学生在思想认知方面出现认知分裂的情况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很多教师还执着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仍旧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大量灌输给学生,学生们被迫接受的方式。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也让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主动性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优化策略
        (一)生活实例和教学内容相融合
        如果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融合,会很大程度地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寻找合适的生活实例,并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能够和现实生活互相印证,就能够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在生活中寻找实例,同时给学生安排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任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实感受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自身通过生活体验去感悟、理解课堂知识。


        例如:在讲到《鹅》这一课时,教师应当让同学们到日常生活当中去观察鹅的走路的步态,吃相和叫声。在生活当中体会鹅的高傲。农村的孩子们生活环境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类家禽,对于鹅更是熟悉,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就能十分深切地体会而这种动物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意观察农村孩子生活的环境,让孩子们在生活当中找到语文知识。共鸣的地方。增强孩子们学习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二)使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枯燥的课堂内容很容易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失去热情与积极性。而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城市边缘的学生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所学习的知识,同时,教师还适当地融入和课程内容相关的影像以及动画效果,这样更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还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更有积极性与自主性。这种教学手段的使用,不单单能够更有效地讲解课堂知识,更是结合了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农村的孩子接触科技展览,博览会见识各种高科技的机会较少。但现在网络条件发达,教师可以通过强大的网络力量为孩子们提供开拓视野的途径。
        例如:在进行诗词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同学们播放。所学习是个的朗诵视频。也可以播放《中国诗词大会》当中的片段,其中有对诗词所表达思想内涵解析,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其中有关飞花令的部分也能让同学们体会到同龄人对诗词的热爱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在帮助同学们更好理解所学习诗词的同时还能培养同学们热爱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爱国情怀。
        (三)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目前,很多的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喜欢采用唱读的方式,课文朗读缺少顿挫,无法还原课文自身所蕴含的感情,也不能够帮助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的意境。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给出正确的范读,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为同学们范读也可以通过播放优秀的朗读作品为同学们领读,让同学们在听范读读的同时小声地和范读音频一起朗读,让学生找出自身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范读或播放音频向同学们示范如何通过语音语调和语速的把控,对描述动作的词语的重读来表达壮士们面对侵略者时勇敢反击和视死如归的气概,让同学们通过朗读过程中的顿挫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四)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农村的孩子大多自卑胆子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说,学生的参与热情是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在课堂上要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分组学习和讨论交流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和反思,教师在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学会放手,只在必要时为同学们提供引导和辅助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们既能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还能大胆!The说出内心所想交流沟通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可以让同学们先自己阅读课文。在课堂上为同学们以讲故事的方式为同学们讲述课文内容,在故事讲完以后教师应当引导同学们对故事提出思考,总结自然界是十分神奇的小蝌蚪一开始长的并不像青蛙妈妈,需要慢慢成长,才能长得像妈妈一样可以为农民伯伯捕捉害虫,教育同学们要爱护自然,崇敬自然。这种办法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还能让同学们锻炼记忆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地区,如果想要提升教学效果,改善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就必须转变固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发现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的问题结合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学校能提供的教学环境,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提升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桂玲.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02)
        [2]吴夏莉,郑东辉.课堂反馈有效性的探讨——以小学语文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4(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