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利
山东省五莲县街头镇初级中学 山东日照 262309
摘要: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的饮食结构得到极大改善,人民健康水平有了有了很大提高。可是在物质条件提高的情况下,中学生群体却出现一部分“营养不良”, “小胖墩”、“面黄肌瘦”者,甚至发现了个别中学生有高血压、贫血、糖尿病、胃部不适等疾病。这些现象与社会发展进步极不相称,其主要原因就是饮食营养卫生不合理,膳食结构不科学,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还普遍存在。常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始于毫末”,青少年良好的饮食习惯,丰富的营养知识,关系到现在的健康,也关系到以后的健康。本文将对中学生在饮食营养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合理的饮食意见。
关键词:中学生; 饮食营养;健康
一、中学生在饮食营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饮食不规律
学校一部分学生不遵守学校的膳食制度,其中以不吃早餐最为突出。经科学测定,食物在胃中大约可保持4--6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就会产生空腹饥饿感,长期超过这个这个时间不进食,身体就会造成损害。一些学生晚上6--8时吃晚餐后,到第二天中午再吃,时间过长,不利于身体健康。
(二)食量不均衡
从科学角度来讲,早餐应占全天食物总热量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但实际上学生早餐过少,晚餐过多。有的学生在食堂吃了晚餐后,临睡前仍要加吃一些食品,加重胃、肠等消化器官的负担;还有的学生不注意饮食质量的合理分配,有时吃得好,有时吃的差。这种挑食习惯直接影响到胃、肠的稳定消化,影响身体健康。
(三)营养知识缺乏
许多学生不知道各类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哪些食物的营养价值高,不懂得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有些学生只认为新鲜的,价格高的食物就是好的,在进食上有很大的盲目性。有些同学主食吃的少,零嘴不断,造成营养不良。
(四)参加体育锻炼少,盲目减肥
这在女同学中尤为普遍,有些女生为了追求身体苗条,每天只吃五、六两主食,影响了身体正常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量。高年级学生不上体育课,只顾学习,参加体育锻炼也少,个人着装讲究起来了,反而使体质下降。
二、中学生的合理饮食营养
1988年初,国务院已经把研究人民合理的膳食结构列为基本国策,科学合理的饮食,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们从事脑力和体力劳动能量消耗的来源。中学生脑力劳动极其繁重,还有一定的体育锻炼,能量消耗是比较大的,加之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因此,合理的饮食营养就更为重要。
(一)要有满足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中学生每人每日大约需要食物总热量为11.72焦耳左右,主要从主食中摄取,每日进食一斤一两的粮食,大约可以提供8.18焦耳的热量,其余热量需从豆类食品、肉类、蛋类、蔬菜和食油等副食中补充。数量是质量的基础,有的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盲目追求体态“美”,经常减少进食,是损害身体的做法。按时定量吃好,并注意各营养素的搭配是十分重要的。
(二)营养素要全面合理
人体的组织细胞都是由蛋白质构成,平时进食时,应重视蛋白质的补充。钙、铁、磷、碘等无机盐和维生素,也是维持人体健康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应食用多种食品,如豆制品,蛋类、肝、胡萝卜、海带、新鲜蔬菜和多种杂粮等。如果人体缺乏,就会出现夜盲症、牙龈出血、脚气病、贫血等。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约占人体的70%,年龄越小,水分所占比例越大。水能调节体温,帮助各系统输送营养物质和排除废物。因为挑食不利健康,中学生应理智地克服挑食的毛病。
(三)努力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1.有的学生少进或不进早餐,有的是为了多睡一会懒觉,也有些女生为了减肥,控制进食,每天只吃中、晚餐,这样的结果,不仅有损健康,而且对学习效果也有不利的影响,日本和英国学者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空腹时间过长,或午饭、晚饭吃的过饱,可以引起胆汁成份的变化和胰岛素分泌不均,容易发生胆结石症和皮下脂肪增多,对身体极为不利。吃饭最好是定时定量,一日三餐摄取热量应分配合理,一般是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暴饮暴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为使食物充分消化,饭前饭后1、5--2小时不易进行体育锻炼。
2.进行肌肉力量较高的项目锻炼时,应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取。在多种食品中猪肝的价值较高,它含有很多人体缺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含铁量较高,有利于预防运动性贫血。年龄较小仍在发育期的女生的月经期,应补充更多的铁质。一个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0--15克氯化钠,而一次马拉松随汗带走30克氯化钠,所以运动后喝一些淡盐水是非常必要的。
在开运动会等比赛的一餐中(赛前2、5--3小时进餐),以七成饱为宜,不吃易产气、难消化的食品(如韭菜、油炸食品),临赛前不要吃过多的糖(不超过1克/公斤体重)。
3.运动中和运动后的饮水卫生
水是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水能促进物质代谢,调节体能,保持腺体的正常分泌。运动中消耗大量热量,因出汗过多丧失大量水分。失水会使血溶量减少,而运动时机体需要充分的血溶量。如果水分补充不足,从而出现全身乏力,口唇发干或疲劳现象。由于机体缺水,血液的粘滞度增加,心脏负荷加大,也会出现心跳加快,体温上升,肌肉力量下降的情况。
运动中和运动后饮水应以少量多次为主,切不可一次性大量饮水,大量水分渗入血液,使血液稀释,血量增多,会加大心脏、肾脏的负担,使胃液稀释,影响消化和食欲。同时随汗水大量排出,还导致盐份的损失。为补充失去的盐份和热量,宜用含糖、盐比例适当的运动饮料。运动中最好以水漱口,或以少量水解除渴感。应注意少量多次、间隔20--30分钟,每次150--200毫升为宜。运动后不要喝5℃以下和15℃以上的饮料,喝10℃左右的凉开水最佳。
三、结束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中学生各科学习任务繁重,脑力体力都消耗很大,因此合理营养非常重要。只有摒弃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努力掌握合理的营养知识,才能强健自己的身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疾病。保持好健康的身体,为将来的祖国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清黎等编《中学体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2] 柳斌等编《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全书》。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