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能时代的课堂形态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张凤梅 丁仁凯
[导读] 新时期的来临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巨大冲击,教育行业也不例外。

        张凤梅  丁仁凯
        吉林省桦甸市第三中学
        
        【摘  要】新时期的来临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巨大冲击,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当前时期人类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课堂教学形态较以往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渐显落后,现代课堂需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构建更加符合学生心理诉求的课堂形态。以下本文将主要针对智能时代新课堂具备的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并就如何开展新课堂教学工作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智能时代;新课堂;形态特征;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改标准的落实,我国教育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引进,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力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成为当前该行业工作者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其中智能技术作为当前各个行业转型发展的主流应用技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此引起足够重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效将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智能时代新课堂具备的特征
        1.1以人为本的课堂文化
        现代教学课堂除了知识传播以外,还担负着重要的育人责任,课堂文化是塑造课堂氛围的灵魂,在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个人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学生与教师拥有同等的人权地位,因此,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文化,是促进现代教育工作长效发展的科学途径。这也是智能时代新课堂形态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不再仅仅按照书本知识进行教条式教学,更多的是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本着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心理诉求,基于智能化教学基础上,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重视与学生的课堂交流,这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1.2学生是课堂主体
        依托于智能化技术,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自主化、灵活化,学习进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课堂教学无需再以教师为主导,而是可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负责答疑解惑和及时引导。这个过程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的过程,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度低、缺乏学习兴趣的缺陷。教师可以采取先学后导的教学方式,在课前通过智能教学平台下发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完成任务,然后在固定的课堂时间进行统一指导,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1.3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培养的过程,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含量以及普及率都非常高,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接受能力有所提升。基于此,教师便可以利用智能技术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层次,帮助学生建立多角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然成为智能化时代课堂教学形态的另一特征。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智能时代的新课堂可以说是从知识传递平台转化为了思维对话的平台,教学结果的考核形式,也更加倾向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核,而非类似以往大比例偏重知识记忆。
        2人工智能时代新课堂教学方式
        当前,全国许多学校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些方法虽然各有特色,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些模式的共同特点都遵循了预习、展示、反馈这三个基本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模块。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可进一步细化为以下五个环节。
        2.1预习
        学生预习与否及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人工智能时代高效课堂能否获得成功。

教师备课要充分了解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预习目标,可根据课程特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微课视频,或让学生观看MOOC课程,供学生课前预习,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信息化工具,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来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可让学生记录好预习中遇到的疑难点,供课上解决,通过预习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学习兴趣。
        2.2展示
        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允许学生随时随地质疑、表达和展示,课堂活动集中在更高层次的学习成果展示上,注重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这是课堂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展示环节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注重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的能力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是高效的,一般遵循一个基本的展示原则:对于学生都会的内容将不再展示,重点展示能产生质疑和对抗、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课堂完全变成了学生才能的展示舞台和交流思想火花的场所。学生讲解、学生点评、学生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形成大量的知识生成,达到更高层次的学习成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学生自信的有效途径。
        2.3学习
        人工智能时代课堂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知识建构和人格建构的过程,即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去处理新信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道德体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成长的过程。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改革重在小组合作,课程改革也竭力提倡探究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同时强调学习过程中的质疑和对抗是人工智能时代高效课堂的文化特征,让学生在质疑和对抗中得到充分的生命体验,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2.4反馈
        人工智能时代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课堂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教学。利用大数据进行学情分析与反馈,通过采集学生发言、师生对话、课堂互动及作业情况等信息,生成基于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数据,并以可视化图表呈现分析结果,最终对学生进行学习行为数据支撑下的个性特征分析与肖像模型设计。这不仅是掌握整体,更是关注个体,对学生个人进行分析,给予个性化指导,突出“弱势群体”,同时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因材施教。
        2.5评价
        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效课堂不只注重知识目标,更加看重学生的成长目标,追求的是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统一,所以在评价环节除了要评价是否达到掌握知识与提高技能的高效率目标,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了优秀的品格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评价环节,教师要做到合理点评、点拨并点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和学习目标达成进行客观点评,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合理点拨,并不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服务。
        3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阐述不难发现,智能时代的课堂形态体现出了很强的个性化特征,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变得丰富而多样,这是符合新时代发展趋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对此形成全面而正确的认知,及时转变教学思想,从自身做起,带领和引导学生构建先进的思维模式,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其日后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拓盼, 陆吉健, 高丽. 智能时代课堂教学的审视与反思[J]. 教学与管理, 2019(33).
        [2]杜小荣. 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
        [3]范蔚,  刘月. 人工智能时代学校课程资源的发展进路[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 035(010):83-86.
钟海燕. 人工智能时代的课堂教学[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9, No.47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