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方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51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外国文化逐渐渗透到中国市场中,对我国大学生产生了影响,冲击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体现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基于当代大学生存在漠视中国传统文化、盲目追求外来文化等问题,我国提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的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引导。其中文化自信是其他三种自信的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建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自信
从根本上来说,文化自信是一个人对于自己国家的民族自信感与归属感,影响了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决定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因此,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利用马克思主义对大学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理论指导。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批判的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处理好中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文化自信
1.概念
文化自信指的是文化主体即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1]。文化实际上是文化价值观,因此,文化自信指的是大学生对价值观的认同。文化自信是中国经过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了我国文化策略的发展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大学生只有拥有充足的文化自信,才能对中国充满归属感,积极投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提供帮助。
2.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道路自信的基础。这四种自信是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他注重文化自信对人们的影响,提出了文化自信能够渗透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全过程中,对人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因此,文化自信是其他三种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还是其他三种自信的升华。因为,文化自信影响人民群众的理论思想,对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及制度自信产生影响,同时,这三种自信的变化又会通过文化自信表现出来。综上所述,这四种自信相得益彰,互相影响,其中文化自信最为重要,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强文化自信的培养,提高民族认同感。
二、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
1.不重视传统文化
我国历经了上千年的文化传承,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互相融合,西方文化的引进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阻碍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大学生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不能正确的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认为我国传统文化是落后的,不重视我国传统文化[2]。我国传统文化能够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传统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与基础,大学生不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会阻碍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进程。
2.过分注重流行文化
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能够很好的接受流行文化。流行文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产物,包括流行性服装、流行性语言、流行性影视剧、流行性音乐等,能够利用各种方式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形成较高的理想。大学正处于面临步入社会的前期,大学生在课业与工作的双重压力下,会对相对较为活泼轻松的流行文化产生认同感。但是,流行文化中存在暴力、色情、消极的元素,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不能正确对流行文化进行区分,盲目的接受流行文化会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产生,因此,教师应该针对流行文化中的有利部分与不良部分进行引导,让学生接受流行文化中利于学生成长的部分,剔除流行文化中不利于大学生发展的部分。
3不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引导,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制度建设不完善,导致执行力度不足,影响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让大学生漠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甚至对其产生不信任。当前社会,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逐渐崛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生冲击,影响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一些大学生对这些思潮盲目追求,影响了大学生的判断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生排斥[3]。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大学生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盲目追求这些外来思潮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的思想建设。
三、大学生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建立文化自信的方法
1.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为了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应该吸收传统文化中有利于文化自信建立的部分,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进行剔除,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找到能够被当代大学生接受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让大学生认同传统文化中宣传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体现,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来自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感,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影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吸收,将西方文化中的精华融入到传统文化中形成的,能够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行培养。
2.对流行文化批判的继承
大学生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用传统文化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能够加强大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判断,让大学生不再盲目的追随流行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文化充斥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个阶段,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流行文化中不仅有积极的部分,还有消极的部分,因此,应该加强对流行文化的监督。应该加强对流行文化的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为主流文化,在坚持主流文化为主题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元化的文化,提高文化的创新性,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流行文化中的积极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引导还能提高大学生对于流行文化的鉴别能力,让大学生理性的看待流行文化。
3.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进行发展的核心,是大学生进行一切行动的准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能够促进人类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进行引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保证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大学生只有拥有正确的家这关,才能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际上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一批有理想有自信的优秀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的指导思想,因此,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推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结论: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基础,因此,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将文化自信的培养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首先应该增强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需要正确面对外文化,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此外,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也会产生影响,教师应该加强对流行文化的引导,合理的吸收流行文化中的优点,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雯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文化自信的建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000(005):72-74.
[2]马宝娟,梁美琪.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v.41;No.237(01):104-109.
[3]曾伟.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02):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