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现状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叶嘉豪 郭凤玮
[导读] 随着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强,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

        叶嘉豪  郭凤玮
        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省肇庆市 526100
        [摘  要]随着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强,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及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咨询资源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由此而发现的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与行为障碍问题亦引发了多方面的思考。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资源使用率低、咨询方式单一等现状,促进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改革探索,传统心理教育加互联网平台成为构建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新体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现状分析、改革探索、新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就业、学习、情感、经济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加,复杂的人际关系对情感与生活造成的困扰只增不减。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严重性逐渐凸显。在这种现象下,全国各地学校纷纷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增加心理咨询渠道、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但美中不足的是大部分学校里的心理咨询中心体系运行尚处于初期阶段,存在大量不完善的地方,而且也容易忽略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无法发挥真正的效用,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与改革。
二、高校大学生在校进行心理咨询的现状
(一)对心理咨询资源的利用率偏低。
        由于高中的教育体系和大学的教育体系的不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一,大学生在入读高校后不知道自己所在学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免费为全校大学生提供服务;或者是不了解心理咨询中心所提供的服务,甚至是不知道心理咨询中心的地理位置,从而导致无法正常使用心理咨询中心所提供的的各项资源。同时,由于心理咨询中心利用新媒体的效率低下,如没有开通相应的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号,没有相应的专业服务系统,或者没有用好互联网平台做好宣传与普及工作等,导致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的大学生更是无法接受心理咨询行为,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咨询,甚至在自己需要开展心理咨询的时候仍不知所措,不懂求助。
(二)咨询方式与手段单一,实效不高。
        目前各高校所采取的心理咨询方式大多数是面对面、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咨询过程中以语言聊天为主要方式。这种咨询方式过于单一,使得一些比较内向、腼腆的同学不敢去接受心理咨询,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同学无法正确传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求得心理咨询老师的有效帮助。同时,因为心理咨询中心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学生必须提前预约心理咨询的时间和地点,才可以顺利开展心理咨询,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而目前各高校的心理咨询仍停留在利用简单的电话预约或者现场预约,部分高校采用了QQ、微信群等聊天工作的预约,但尚未形成规范、高效的预约系统,所获实效着实有限。
(三)缺乏配套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活动。
        目前高校大学生在校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一般是通过为数不多的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教育活动、选修教育课堂、班会等的方式,并没有相配套的、系统化的教育体系,能帮助在校大学生在心理咨询前后开展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和自我开导,也无法为大学生提供进一步反馈信息的渠道。同时,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缺乏有效的合作,大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后所面对的环境、压力基本上并无多大改变,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得不到多大改善,心理素质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提升。
三、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方式与健康教育改革的探索
(一)促进心理资源配置方式灵活调整,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
        促进高校各项资源与大学生心理咨询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深入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拉近大学生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距离,发挥更大实效。


        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地理位置选址为例。各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对地理位置选址的要求较高,选的地方太隐蔽了,担心大学生找不到;安排在显眼位置,又容易导致前往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的学生尴尬,或者产生担心自己的隐私性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的忧虑。这样不仅无法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效,还容易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大学生就更加不敢去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学校的心理咨询资源利用率就更加低下。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在为心理咨询中心寻找适当的地理位置时就要注意选址的灵活性,而且要与其他部门相得益彰,定在闹中求静的办公环境中,使学生更加积极去咨询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既降低学生在过去进行心理咨询的时的难度,又降低学生对心理咨询内容、隐私的曝光度的担忧。把学校的各项资源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资源整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将取得更好的实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促进心理咨询常态化发展,把心理咨询平台打造成生活交流平台。
        高校大学生的自主性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性的积极影响,使大学生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主动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生活中,正视心理障碍问题,接受心理咨询与帮助,同时也为相似经历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高校可以通过丰富活动与教育的形式,比如通过黑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主题班会、学生手册等方式,破除学生们对心理咨询的偏见,树立学生们对心理咨询的正确认识;通过心理健康调查,及时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通过晚会,校报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其深入学生心中;通过网站等互联网平台促进学生与学生、家庭、社会的“云”交流,使心理问题得到重视与多方面帮助,普及心理相关知识,把心理咨询平台打造成生活的交流平台,逐渐成为常态化生活的一部分。
(三)促进线上与线下高度结合,构建完善的网络心理咨询体系。
        网络平台可以打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心理健康教育辐射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促进网络平台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线上线下高度结合,实现互补互利,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系统,构建完善的网络心理咨询体系。
        高校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尝试在微信公众平台或者网站搭建一个专门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公益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借助平台,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师的空余时间,结合他们的上网习惯,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可以在平台提供预约咨询服务,大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时间,灵活地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得到最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打破传统面对面心理咨询的时间和空间局限;通过微信的实名注册,加强不同院校大学生的交流,使大学生在进行心理健康咨询的过程中,了解其他院校,结交朋友,拓展人际关系;由不同院校的不同老师对大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心理咨询与学习生活的指导,提供多样化的咨询方式,使得心理咨询丰富有趣,更加便捷,取得更大实效。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动态实践过程。重视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咨询现状的分析,不断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利于掌握高校大学生的行为特征,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方式与健康教育方式改革,不断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发展以及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互联网平台的结合,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海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20,(22),105-108.
[2]吕开东.高校学生心理咨询服务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31(06),132-134.2015.06.033
[3]曾惠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实效性[J].企业导报 2014,(13),155-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