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红,吴育萍,姚永鹤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
摘要: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很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对造价人才的需求,本文以BIM技术为基础,研究工程造价管理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实践等环节的改革,分析造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目标。但是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客观方面来看,有受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但是许多毕业生无法胜任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岗位却是不争的事实,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虽然该专业在许多大中专院校均有开设,但是大部分院校学历教育与应用能力相脱节,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不具备工作岗位的竞争力,值得警示与深思,如何提高职教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加强市场的竞争力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我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出发,通过BIM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课程改革之路进行探索。
1课程教学现状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知识面广,区域性、专业性、实践性要求强,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加上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不佳。
1.1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很多院校所用的教材只注重理论性和知识性,内容面面俱到,但是大多数知识点都是都是本科专业教材的压缩版,导致学生学习时,所有方面知识都浅尝而止,知识学不精、学不深,根本不能深入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无法体现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生产一线、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特色。
1.2知识滞后与现实相矛盾
以造价专业的核心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为例,计量与计价工作区域性和知识更新特点都很强,各地造价协会的造价政策和现行定额都不一样,而没有任何一本教材既能同时包含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现行定额、现行工程造价政策,又不能实时反映全国各地区域建筑市场价格信息的变化。
1.3学生兴趣不足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受到生源的影响,学生素质整体下降,教师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时变得尤其困难,例如部分学生对手机的关注超过了对专业知识的追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别很大,部分学生没有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自己学习方法,致使其学习跟不上进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教师教学活动受到众多因素影响,也无法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教学,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有时学生课后练习时,由于缺少师资的原因,遇到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长期积聚将大大打消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学习效率。
2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 技术是当前建设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是继计算机辅助(CAD)技术之后,建设工程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我国当前对于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领域中的研究十分重视,在《2011-2015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多次提到BIM技术的应用,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加快BIM技术、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加速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中引入BIM技术,运用BIM的数字模型和行为模型,可以发挥该技术的可视性和模拟性,恰好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2.1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
利用BIM的模拟性和可视性可以再现建设项目的实现过程,利用BIM的4D虛拟施工技术,实现建筑在实际建造之前的虚拟施工,即在计算机上实现4D可视化模拟施工过程,非常直观地显示任意时刻的施工过程。将施工现场搬到教室,解决了目前所存在的情景教学资源少、实训操作场地局限、实训操作道具成本较高、重复利用率低等问题。一方面可以展现涉及到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另一方面使教学更具备专业针对性、项目整体性和分类科学性。系统解决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一个个理论知识点枯燥而单一的讲解,丰富了教学手段,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岗位技能认知度。
2.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软件的呈现方式,对学生形成了较强的视觉冲击,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枯燥乏味,学生在4D环境下轻松掌握专业知识,一扫学习的枯燥。传统的教师讲解升级为学生自我探索,学生可以在玩中学。教师也可以寓教于乐,通过软件的操作和演示,将书本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说明,将割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也更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
2.3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造价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可以以某个工程项目为案例进行编排,通过BIM的运用,更加适应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主线,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比如在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以BIM为载体,以其相关软件为工具,以各种视频、动画、文字、图片为辅助,呈现不同阶段的建设项目过程,三维实时漫游和动画显示,呈现的内容完全涵盖了施工技术课程内容。
3教学效果分析评价
3.1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提高课堂的效率
通过BIM技术在工程造价课程中的应用,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自发参与到“教”与“学”的全过程,通过具体项目为主体,以工程任务为中心,学习任务为载体,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还可以毫无顾忌的展示自己的个人见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思维的技能,传统课堂中“手机低头族”大大减少,达到了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
3.2学生对BIM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肯定
通过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大部分学生都认为BIM技术在工程造价课程中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在知识方面,丰富了自己的阅历,拓宽了视野;在能力方面,不光学习了BIM的技能,而且在课堂教学中锻炼了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方面,在小组体验活动中,增强了团队意识,学会了合作与沟通,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3.3增强了学生工作竞争力,实践效果显著
BIM技术的虚拟施工、漫游检查,学生从施工准备开始到具体实施全过程参与到项目中,随着施工过程的进行,学生的实习内容不断扩大和加深,实践效果非常明显,进入课堂就进入了工地,一方面带着问题去模拟施工现场并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带着书本的新知识点去不断的发现问题,周而复始的循环,不断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可以再较短的时间内对工程形成完整的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工作竞争力。
4结语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充分利用BIM的特点,将真实复杂的建设项目引入课堂,实现了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实现过程和管理过程的呈现;还将各专业课程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囊括其中,通过项目为载体,丰富了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和教师技能的双提高,加强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真正使得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廖礼平.“互联网+BIM”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科技创业,2020(11):135-137.
[2]颜斐,颜朋辉.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BIM课程开发探索[J].建材发展导向,2020(20):31-33.
[3]楚晨晖.BIM课程在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A2):135-136.
作者简介:王艳红(1977- ),女,浙江永康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与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