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江国清
[导读] 我国有关小学教育最新课程的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有效窗口,
        江国清
        海南省儋州市南丰镇中心学校  邮编:571724
        摘要:我国有关小学教育最新课程的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有效窗口,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密切注意到班级学生的动态和心理,制订符合当今教学需求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案,积极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更新自己已有的教学理念,在激发学生对数学这一科目喜爱度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创造思维能力,贯彻我国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育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引言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公式的死记硬背,而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往往欠缺关注。这会导致学生虽然学习了数学知识,却不会举一反三,也无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数学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会大大减弱,数学学习效率也会大大降低。为此,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思维的重要地位,要不断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数学学习乃至一切学科学习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最为重要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实施对象。新课改已经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与教学任务。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原创性、敏捷性与灵活性的特点,体现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其实也是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传授相关的数学知识仅仅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当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上。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同时也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会调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主动思考下更为深入地探索数学相关知识内容,为学生今后数学的综合学习奠定更为坚实的学习基础。
二、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环节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课堂开始时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难以调动,很难进入学习状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数学学习状态,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内容和方式时,要充分全面考虑学生的数学基础、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然后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设计趣味性、高质量的课堂导入。生动活泼的课堂导入环节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使思维更加活跃,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相关内容,提高学习质量。
        (二)重视内在诱导引发创造意识
        开展教学活动其实就相当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教学模式则是创设这一环境的主要方法,所以,为了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数学老师就应该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就小学生来看,他们安静的坐在教室里不代表他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学习状态,只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可以让他们展开积极有效的学习。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就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可以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并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思维和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诱导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导入:“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汽车行驶的又快又稳吗?”有学生回答:“因为车轮子是圆的,”紧接着教师又提问:“那为什么汽车轮子要做成圆的呢?而圆形的车轮子为什么可以使汽车行驶的又快又平稳呢?”面对教师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学生表现得非常疑惑,并且急于知道答案。此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便可以说:“看来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汽车行驶的又快又稳的这一现象,虽然普通,但还是很有研究的必要。”紧接着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对教材内容的学习,进而让学生了解到圆、圆心、直径等的概念和性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追求答案而展开积极主动的知识探索。然后,基于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数学老师再向学生讲解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问题。通过问题诱导的教学方式,便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探索新知识欲望的增强,进而让他们在不断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充分激发自身的创造意识。
        (三)创设教育情景
        在对小学生数学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中,需要教师不断将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变化,只是重视课本上的知识教授就无法打破原有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只能将数学课局限在课堂的教学场所,忘记了让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室内的教学内容与室外的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营造出更加创意化的小学数学新课堂,在教室里可以教给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和思考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到了室外活动时间就可以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实际可操作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对面积、人数等概念产生认识,也进一步通过自由有趣的室外教学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在平等友善的交流中增强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喜爱。同时,教师应该适当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料和技术,借助有趣的视频、多彩的图片、灵活的3D模型等形式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思维,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象化、多样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不时开展小组学习竞争的活动,以此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感受到小组学习的热情氛围中发现数学科目的魅力,教师从旁辅助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对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
        (四)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能够实际解决问题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实现知识的应用,动手操作,身体力行地去探究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相应的材料制作一个圆,利用不同的方法,如拼合法、割补法等方式求出圆的面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圆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这种创造型的求知方式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过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提高老师教学质量。但是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时候,老师需改变课堂主体的地位,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心,根据学生心理、学习情况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长对某一事物集中度的时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才智,2019(32):119.
[2]王正林.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37-638.
[3]丁路超.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方法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25):62-63.
[4]王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C]..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48-49.
[5]黄磊.浅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5):177+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