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黄文志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影响下,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

        黄文志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八中    4256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影响下,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本文以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为着手点,立足教材提出行之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措策略,鼓励学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有效融合
前言:
        随着大语文时代来临,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以往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有限,无法在阅读中获得人生感悟,致使学生写作能力较低,甚至有的学生连作文题目都无法看懂。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优化结合,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学会观察周围事物,以便学生积累诸多写作素材,继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奠定良好基础。
一、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教师意识到语文阅读写作优化结合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将阅读范围局限语文教材范围之内,致使学生课外阅读书籍较少,阻碍学生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语文阅读写作教学失去兴趣。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时,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未能让学生领悟课文所隐含的深层含义,也没有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中进行细致推敲,致使学生在粗略阅读中无法了解文章整体结构,不能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开展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仅是带领学生学习完每单元内容后开展写作练习,因粗略阅读教学方法未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升华,导致学生在写作教学时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甚至有的学生还对语文写作产生排斥心理。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学生只有在海量阅读中积累生活素材,并对文章中事物予以深入思考,才能在写作中将阅读所积累的相关知识转化为自身写作能力,并在原有思想认知基础上予以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理论观点[1]。
二、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融合有效策略
(一)以教材为立足点,掌握文章整体脉络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为立足点,深入探究每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形式多样的体裁范文,这些范文均是由著名编辑精心挑选后组合而成,教师应依照不同题材文章采用不同教学讲解方式。在讲解记叙文时,因记叙文主要以叙事为主,教师需要依照文章内容为学生创设语境,以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并在字里行间中了解该篇文章所隐藏的本意。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抓住本篇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在整体感读过程中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而不是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分解式讲解。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应注重讲解人物特点,为后续本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奠定良好基础。在讲解议论文时,因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教师在讲解时需要对该篇课文内容予以深刻认识,要求学生对该篇课文予以深入精读,在把握文章整体脉络结构的同时,了解作者议论文写作逻辑,深入挖掘作者在该篇议论文中所阐述的观点。例如在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对该篇课文的论证观点进行辩论,以便学生在后期写作时明确论证合理的重要性。

为此,教师在开展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模式时,应以语文教材为立足点,带领学生把握整篇文章脉络结构,让学生在了解该篇文章写作特色的同时,并将自己所学到的语文阅读知识应用到日常写作当中,为学生今后写作奠定良好基础[2]。
(二)借助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具有启发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该篇文章产生情感共鸣,并选择类似文章题材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你该篇教材内容为基础,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思考自己所要写作的内容,将阅读和写作真正有效融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有语气中应充满对未来的向往,并通过反复阅读品味该首诗歌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学会鉴赏诗歌的同时,了解诗人在诗歌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模仿该首诗歌的写作格式,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与生活感悟有关的诗歌。再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极其细微的事物,并将这些细致事物描写方法灵活应用到自己写作当中。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学生需在日常生活中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不同生活情境中予以用心感悟,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独有的认知特点,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有事可说、有情可写,继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增加课外阅读,积累语文写作素材
        由于初中生学习任务较为繁重,每天重复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致使学生生活阅历较少,无法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事物予以正确认知。许多初中生家长对课外阅读存在诸多偏见,认为课外阅读就是读闲书、读无用书,不但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还会为学生报大量补习班,使得学生空闲时间进行课外阅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转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错误认知。因为丰富的阅读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为此,教师应依照学生身心成长特点,为学生有针对性的推荐课外读,将搜集到的课外阅读读物整理成书单供学生参考借鉴。在阅读课外书籍时,教师还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要保证阅读效率,又要保证阅读质量。因为阅读不仅仅是读,而是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价值信息,例如在学习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后,教师应为学生推荐《朝花夕拾》这本课外读物,以便学生经对比性阅读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并对这些好词好句予以理解背诵,了解文章写作思路,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对该篇文章内容进行整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写作结构的重要性,以便学生在自己写作时也能拥有较为清晰的写作思路。如在学习完《智取生辰纲》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并让学生对该中的人物性格以及较为有名的章节进行摘抄积累,使其在摘抄中了解作者写作技巧。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初中生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才能积累越来越多的写作素材,继而在写作时如行云流水般顺畅,提高学生写作质量[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通过读写结合形式积累写作素材,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艳.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模式的有效融合[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88.
[2]马仁.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教学思考——“以读悟写”[J].科技资讯,2020,18(27):187-189.
[3]王羽.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7):98+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