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树森 2刘萍
1安丘市青云山小学 2安丘市第一职业中专
摘要:和传统的浅层阅读相比,深度阅读对知识面的覆盖更加广泛。深度阅读整合了多方面的资源。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合理开展深度阅读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改变不良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其阅读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给予充分的重视,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方法,从而不断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有效策略
引言
如今社会节奏在不断加快,人们都在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资讯阅读,此类阅读大多数属于浅阅读模式,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浅尝辄止。学生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到浅阅读的影响,没有深入进行分析,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们掌握了深度阅读的方法,才能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一、小学语文深度阅读开展的意义分析
首先,可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正在由课内向课外逐步迁移,深度阅读的推进有利于在课内通过教师的教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在课外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积极思考,培养小学生深度阅读的良好习惯。其次,能够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在小学语文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启发和积极保护,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心理。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积极引导,使小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小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自主表达能力不断提升,推动小学生语文素养综合提升。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钻研文本,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发展学生的审美感悟,这对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具有多重意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的目标,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对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依据。然而,就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而言,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在教学的过程中想到什么就传授给学生什么,就算确定了教学的目标也极为单调,不能有效发挥教学目标的实际作用。此外,在制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困难,主要是教师不能良好明确阅读教学的意义,不能有效确定教学任务。因此造成教学目标不明确,对阅读教学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二)学生阅读教材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仅靠课堂时间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阅读的内容不能局限于语文教材中,而是需要更多丰富、有趣、多元化的课外阅读素材。小学生乐于阅读的关键在于将阅读作为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想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就要选择符合小学生爱好,能够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的阅读教材。但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来看,一些语文教师并没有关注到小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材料仅局限于学校提供的读本,对于阅读材料的内容并没有经过科学的筛选。有些学校提供的阅读读本文字内容过多,或者过于深奥,严重超出了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小学生读起来吃力且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这样的阅读素材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喜爱,达不到应有的阅读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深度阅读的有效策略
(一)深度阅读概念剖析,帮助学生了解阅读
本文主要是探讨如何提高深度阅读的效率,掌握深度阅读的方法。学生们在掌握这一方法之前,必须要明白这一方法会给学生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帮助学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
所以在阅读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们剖析深度阅读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们能够了解深度阅读究竟与自己平时的阅读方式是否相同,自己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够达到深度阅读的目标。
(二)开展有效阅读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语言建构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离不开有效的阅读、积累和运用,因此,教师在指引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时,就可以先从语言文字入手,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发现语文本身之美。如让学生品读语文课本上一些巧妙的表达手法,让学生依托语言文字展开有效的联想和想象。另外,让学生试着去描述一些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等,都可以使学生产生较强的语言建构意识。
(三)课中深入阅读,加深文本理解
教师辅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能够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形成对课文主题、课文内容的感性认识,从而为课堂的深入阅读打下良好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将阅读对象还原到生动具体的自然环境或者社会情境中,这样可以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自然环境、社会情境中,从而更加深入、准确和全面地理解阅读对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主题与课文内容,引入与之相关的图文、视频等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情境,并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的情感内涵,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
(四)注重读写结合,深化阅读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从两者的关系来看,阅读是为了吸收,写作是为了反思和表达。从实际效果来看,合理运用读写结合的练习方式,对于深度理解文本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完成文本阅读的基本任务之后,应该及时布置一些相关的读写练习任务,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从而使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阅读感悟。
(五)课后拓展阅读,课内结合课外
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主题,为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从而将学生的视线由课内转向课外,认识外面更加精彩、更为多样的世界。教师在推荐完课外书籍之后,为了监督学生的阅读情况,还应该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每天做一些阅读笔记,并定期检查。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可以开展课外知识竞答比赛、古诗词诵读比赛、课外阅读探讨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六)设置争议,激起思考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使用对文本进行拆解、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重点给学生讲授题目的答案,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思维。事实上,阅读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分析文章内容、记忆知识,而应该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体验,使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认知的独特性往往会造成思维冲突,从而容易产生困惑,使学生在困顿中焦灼、挣扎。教师应该巧妙地利用这一思维冲突,尊重学生的个性认识和个体化理解,设置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辨意识,在与自我、文本和教师多元化互动中,向阅读更深处漫溯。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走入下一个人生阶段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深度阅读教学重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且能同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植学生的审美情感,这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高阳.小学语文实施深度阅读的创新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9(31):127-128.
[2]马智忠.以互动促交流,促使小学语文实现深度阅读教学改革[J].新课程(上),2019(10):147.
[3]郭生军.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优势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9(19):65.
[4]刘金侠.基于深度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学路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130.
[5]欧凤兰.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探析[J].教育,2019(3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