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体育游戏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袁娇
[导读] 幼儿天性好动,一切要以释放幼儿天性为主导。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就变得至关重要。

        袁娇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中心幼儿园 551600
        
        摘要:幼儿天性好动,一切要以释放幼儿天性为主导。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幼儿心理健康就变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的重点在于对幼儿体育和幼儿心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讨论如何把体育游戏开展得更加合理化、系统化、规范化,也思考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去避免缺点和不足之处。
        关键词:体育游戏;幼儿:心理影响
        
        “3-6周岁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方面为幼儿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其中健康排在了首位,而幼儿的健康不单单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更易让人们忽视,也往往是最重要的。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的心理发展健全,能正常地去应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从情绪到内心均能适应并调整。其重要标志为:动作、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而幼儿体育游戏是幼儿活动的首选,我们要把幼儿体育游戏与幼儿身心健康相融合,扩大对其的重视,为后续幼儿体育游戏的开展提供基础,也是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有很多种类,而幼儿的发展阶段又比较特殊,对世界充满了好奇,那么幼儿体育游戏要如何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来选择和创编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智力,加强幼儿的社会行为,让幼儿从小树立规则和秩序性。
        1.趣味性
        幼儿的体育活动不是单纯的跑跑跳跳,更不应该是乏味的体育锻炼,应该结合幼儿的特点,把体育和游戏相结合。游戏应该生动形象,并且能激发幼儿深层次的潜意识,但动作不易复杂,可以把生活中的,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认知和幼儿的身体行为融合在一起进行创编。
        2.多样性
        幼儿体育游戏同成人的特点不同,练习的方式和方法应该多样,应多利用器具来进行幼儿游戏,往往一个道具变换方向就有不同的玩法,而进行幼儿体育游戏的时候,可以变化不同场景、不同的主题以及不同的队友,这样就可以提高幼儿的专注力、注意力、记忆力等。
        3.创造性
        幼儿的体育游戏,可以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也没有固定的场地,只需要在儿童安全的情境下,带给幼儿愉悦的心情和无限的快乐,并且让幼儿自主的进行游戏,最终获得创新。
        4.合作性
        大部分的幼儿游戏都是需要和同伴一起完成,需要幼儿之间的配合和默契度,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个体,但是在进行游戏时,每一个孩子又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而最终幼儿需要不同角色的孩子们担负着不同的责任,达到游戏的最终目的。


        二、幼儿心理特点
        1.认知的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和事物的表象来认识世界,不像成人,可以精准和系统的认知事物,而幼儿则是依靠表象来判断事物的多少、大小等,比如,同样数量的豆子,如果一边是紧密地放在一起,一边比较散开地放在一起,幼儿则认为密集的数量要少于散开的数量。所以由此可见,幼儿的思维只要还是从具体形象为主。
        2.心理活动与无意识性
        幼儿调节自身心理活动和自身行为能力很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引起注意力的不集中,因此行为方式也随之变得不稳定,会出现时好时坏的现象,需要不断进行引导和监督,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性。
        三、体育游戏对幼儿的心理渗透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提升幼儿竞争意识
        以比赛为主要形式的游戏能激发幼儿内心的竞争意识,谁都想得第一,如何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得到第一是参与者最需要考虑的,也使得他们不断进步,克服压力来赢取比赛,帮助其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例如,幼儿的跳绳比赛,幼儿依次排列整齐的队伍,教师口令喊开始计时,幼儿开始进行比赛,直到教师口令喊停,谁跳的数量越多,谁就获胜,也可适当的增加难度。这个游戏一方面可以增强幼儿眼,手,脚,脑的协调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
        2.提升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遇到问题自主解决的能力
        体育精神实质就是竞技。那么,竞技比赛就一定会产生输赢。因为,体育运动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幼儿在不断地体育运动中,积累经验,学会保护自己在下次体育活动中避免出现重复的错误。在体育游戏中,教师会制造很多问题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换句话说,就是让幼儿自己来作为游戏的主体,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提供木桩,让幼儿自己想如何玩耍,如何来制定规则,比如有一个幼儿想到把木桩放成一条直线,让其他的幼儿在自己独立的情况下,走过每一个木桩而不会掉落,最终到达终点。那么在游戏的过程中,有的小朋友会跌落,次数多了就会形成自我的保护意识,并且他们会学会把木桩的距离拉近,会调整木桩与木桩之间的角度等。那么通过这个游戏,教师以幼儿为主体进行简单的指导即可,幼儿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解决事情的能力,这对他们思维的开发以及推动身心发展有很好的帮助。
        3.提升幼儿的协同能力和合作意识
        大部分的幼儿游戏需要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来完成,那么幼儿与幼儿之间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不默契到默契,在共同努力的情况下,为达成目标,为取得比赛第一,一定会积极地,向上地,团结合作地去进行分工协作。这个过程就锻炼了幼儿的沟通力、合作力、应变能力和意志力等,更丰富了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例如:“夹皮球”游戏,教师带队,分成若干组,每一组为两个幼儿,分别编上编号,两个幼儿胸口夹住球,从起点至终点。(手不能碰球)在球不掉落的情况下,哪一组用的时间少,哪一组就获胜,最后,教师可以准备奖牌或奖品来鼓励幼儿。
        综上所述,体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应该把幼儿心理和幼儿体育游戏科学地结合起来。所以,为了提升幼儿的兴趣,我们必须提高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既满足了幼儿多样化的需求,又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幼儿体育教学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渗透的方式,培养幼儿积极的,正面的,向上的,富有正能量的认知和心理,使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邢龙娟.幼儿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运动.2018.07.
        [2]张博谦.浅谈幼儿体育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9.08.232.
        [3]刘伟.浅谈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2019.06.0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