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娜、李莹、宋瑶琬
荥阳市第三幼儿园450100
摘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是为了他们以后成长过程中塑造更健康完整的性格。睡眠自理能力是生活自理能力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中班幼儿正好处于幼儿园三年教育期的中期阶段,在对幼儿各个方面的教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这一阶段的幼儿爱模仿,好奇心强,可塑性强,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培养中班幼儿睡眠自理能力是很有必要性的,是值得我们老师去关注的重点。老师应该根据中班幼儿睡眠自理能力的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现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如何能有效培养中班幼儿睡眠自理能力,让幼儿提高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班幼儿 睡眠自理能力 有效培养
一、引言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种生活必不可少的技能。通俗地来讲,它是指自己能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睡眠自理能力就是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睡眠自理能力包括睡前脱衣服、脱鞋子以及睡后自己动手穿好衣服鞋子整理好仪容仪表等。这些都是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表现。中班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自己更快地融入集体。所以培养中班幼儿睡眠自理能力是老师应该不断关注的重点。
二、中班幼儿睡眠自理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有大部分孩子的睡眠自理能力比较差,我们经常能在孩子睡前睡后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孩子脱下鞋子和袜子直接随意放在地板上,有的孩子衣服不知道怎么脱下来,脱了半天卡在脖子上,哇哇直叫:“老师,老师......”当老师走到他们面前问:“怎么啦?”他们才破涕为笑。有的孩子穿衣服的时候正反面穿错,袖口当领口,怎么穿都穿不下去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表现是状况百出,有的情况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二)有些孩子比较配合,主动性比较强
有的孩子虽然自理能力比较差但是愿意学习,有事情不会做时,会请教老师,或者找同学帮忙,他们能听老师的指示,他们经常会说“老师,您能帮帮我吗?”然后就告诉不懂的地方,听了老师的讲解后又认真地做起来。这类孩子在睡前睡醒后都会尝试做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情,如果碰到不会做的,而老师正好在忙,会乖乖地等待老师,不会乱跑或者打扰其他同学。
(三)有的孩子太过活跃,扰乱秩序
有的孩子太过活跃,睡醒后不肯乖乖地待在被窝里,而是出来玩耍。有时候会老是大声喊:“老师,我不会做,我不想做了。”然后就满屋子乱跑。对于这类型的孩子,老师通常需要跟他们多沟通。孩子入睡的时间不一样,醒来的时间又比较统一,老师忙不过来,想帮助他们又抽不开身,老师鼓励他们尝试着自己穿一下衣服,他们拿着衣服看了看又继续玩开了。他们基本都是依赖老师帮他们完成睡前睡后的各种事情。他们的独立性较差,不愿意主动学习,又喜欢扰乱秩序。
三、培养中班幼儿睡眠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多媒体播放有趣的影片故事,让孩子对自理有更形象的了解
中班幼儿的孩子处于爱学习,爱模仿的阶段,我们可以利用孩子这一特点,通过一些有趣形象的影片故事吸引孩子,让孩子在潜意识里觉得睡眠自理这些事情是非常有趣的,让孩子有了自理意识,愿意动手去尝试各种不同的活动。随后老师在孩子睡前根据一些状况进行一些生动的示范和讲解,让孩子知道各个动作的要点,让孩子跟着学。这样比老师生硬的命令,更能让孩子接受,提高孩子的兴趣。比如孩子穿衣服时,常常不知道要分正反面,容易穿反,这时候如果老师发现后要求孩子马上换过来,可能有的孩子会觉得不想干,觉得换来换去没意思,于是不进行配合。老师可以拿一件衣服然后请孩子们看看上面的图案是不是很漂亮,然后问孩子们还记得影片里头的是不是把漂亮的图案多的一面穿在前面的。这样孩子们下次就会一边想象着影片里的情景,一边找漂亮的图案,这样慢慢地就会减少穿错的次数。
(二)增加游戏环节,让孩子在玩中学会自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增加游戏环节,让孩子在玩耍的乐趣中也提升了睡眠自理能力。这样孩子们能学得特别快,而且还容易接受。老师可以将睡前睡后的一系列活动情景化,例如:可以让孩子和邻边孩子轮流当“学生”和“老师”,当“老师”的那个孩子说:小朋友,你先看看老师我怎么做,跟着我学哦!”然后当“老师”的孩子脱掉袜子和鞋子并将袜子放在鞋子里头,整齐地放在床底下。“学会了吗?你做给我看看,好吗?”另外一个当“学生”的孩子就会跟着学,接着他们就会互换角色,尝试做不同的事。这种互换角色的游戏让孩子能在不同身份上体验所带来的不同感觉,他们能将平时对这种身份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经验扮演到里头。老师应该多开创一些有趣的游戏,增加游戏的种类。
(三)在比赛中不断提升睡眠自理能力
以比赛的形式来让孩子通过竞争形成学习的动力。孩子为了比赛能赢得肯定,会积极主动学习。并且在比赛过程中孩子们也能相互交流学习,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们可以以自理能力较强的人为榜样,不断改进,从而使自身能力得到发展。老师可以按阶段举行小竞赛,根据孩子的状况进行合理分组,谁按照要求完成任务谁就可以获得老师准备好的奖品。得到奖品的孩子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比赛中较弱的孩子,老师要观察他们不足的地方,然后用鼓励的态度引导他们,促使他们也能不断学习,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升自身能力。
总结
中班幼儿处在幼儿园教育的中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睡眠自理能力是幼儿园老师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睡眠自理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的,需要老师、家长、孩子的长期的坚持,相互磨合。在不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总结经验中逐渐形成。老师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创一些适合培养中班幼儿睡眠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方式,并且取得家长们的配合,让孩子在家里也能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让孩子的自理能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断的增强。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在培养孩子睡眠自理能力时,应该用鼓励,支持,引导的心态,让孩子在积极富有自信心的氛围中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柯然. 幼儿生活自理行为特点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2]韩冰. 幼儿园午睡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