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林
南宁市凤翔路小学530022
摘要: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数学应用题较多,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不小的学习困难。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探索培养高段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途径,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本文将对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思想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学校教育,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将生活实际与课堂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提升现代教育的实用性。目前,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学生高段应用题解题能力较差的情况,不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进而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高段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扫清解答上的障碍,进而实现数学高段应用题的完美作答。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概括能力,但并没有得到完善的发展,特别是在面对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时,经常会出现思维跟不上的情况,从而造成小学生无法对高段应用题进行综合分析,容易陷在固定思维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开展“数学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继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
要想实现学生高段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就要将课堂教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解答高段数学应用题的自信心,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师可以举“某化肥厂今年的产值比去年增长了20%,较之去年增加了500万元,那么今年的产值是多少万元?”这种从实际生活出发的例子,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更多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活跃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气氛,引发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高段应用题解题能力。
二、传授审题技巧,提升学生的解答准确率
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不少小学生对这些应用题十分头疼。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做错题的原因是没有理解题目的本质,无法对高段应用题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导致学生面临较大的解答困境。对于这一现状,小学数学教师要采取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为学生传授审题的技巧,强化他们对题目的认识,以此来降低做题的难度。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题干中的问题,将不重要的信息简化,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题目描述,使高段数学应用题可以清晰明了,让学生能够审清题目,继而根据题目要求来进行后续的计算。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数量关系,每道数学应用题都存在着一定的数学关系,只有把握好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才能提升做题的准确率,从而打开解题思路,所以学生要学会判断数量关系的准确性,以此来实现解答准确率的有效提升[1]。
例如,在“王伯伯家里的菜地一共有800平方米,准备用其中的五分之二来种西红柿,剩下的按照2:1的面积种茄子和黄瓜,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这道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是“种完西红柿剩下的面积为五分之三”,找出这个数学关系之后,再计算出五分之三是多少平方米,最后按照2:1来计算茄子和黄瓜,即可以得出具体的答案。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要具备审题能力、找准题目要求,就可以通过题目中暗含的数学关系来作为突破口,从而有效解答出高段数学应用题。
三、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由于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的解法很多,不同的题型有着不同的解答方式,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只有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才能准确地把握住题目的中心,继而顺利完成高段数学应用题的解答。但现阶段,由于小学生不具备完善的解题能力,同时在思想方面也存在不成熟的问题,致使很多小学生在解答高段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不能透彻的理解题目,导致解题的效率和质量较低,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的数学成绩。对于这一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问题的思考,加深对题目意思的理解,继而发散学生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解题示范,可以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解答同一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高段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促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得到提升,最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上升[2]。
四、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身的思维模式较为简单,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高段数学应用题时容易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解答,只有遇到熟悉的题目、内容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数学应用题的中心意思,从而使学生可以收获丰富的教学体验。
多样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注重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继而为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打下良好的基础[3]。
五、加大问题的难度,激励学生创新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难度较低的数学问题来进行讲解,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但这样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高段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无法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来创新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探究和思考,让他们可以产生自主学习的心理,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4]。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举“一个长方体棱长总和为96厘米,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问题,让全体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加深对高段数学应用题的探究,以此来获得更深刻的认知,最终实现学生高段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升[5]。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加强对学生高段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锻炼,这样才能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晔.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途径[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11)
[2]黄倩.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现状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3]李秋玲.南站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现状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4]刘星辰.昆明市“还课堂给学生”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5]付倩.K市城乡结合地区小学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