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明
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大围小学 广西 贺州市542700
摘要: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等人指出,小学阶段的儿童其思维发展遵循的规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那在小学课程中,数学科目的设置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更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直接的思考向有逻辑性思考的转变。
关键词:数学教育 独立思考 思维能力
引言: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尊重学生的主观努力与思考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只是培养有学习能力的人才,还要培养学生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这才能实现教育的动力作用。而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应以数学教学为载体,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媒介,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价值。
一、小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局限性
小学数学课堂中,不乏出现教师的引导,但由于是班级授课制,班内学生人数较多,数学课堂上时间少教师的精力有限,不能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的独立思考成分发展。而现实中也会发现,有时教师给了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但学生往往会产生浑水摸鱼的心态,不愿意全身心参与教师发布的活动,这样也会产生思考不充分或者想不出什么有价值的结果。基于这样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教师会无意识中减少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和次数,转变为更加有效的集体讲述教学,而学生同样在没有成就感的结果中,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兴趣,更加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然而,作为教育活动的引导者,我们应该知道,我们应该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从而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独立思考的价值,一点点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小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为人一生的教育奠定基础。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还是相对比较直观化的教育,比如在难度较大的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通过比较直观的形式来呈现题目和解题步骤,这遵循了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得好,才能为初高中抽象逻辑思维的顺利发展提供前提。众所周知,到高中阶段,会学到比较多种、层次更深的科目,这对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水平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要重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重视数理思维的形成。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
1.明确学习活动的目标
要想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那首先要让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到养成独立思考的可以给学生自身带来哪些好的改变,也就是激发学生的动机,有了动机,就能够增加学生独立思考行为的出现频次,同时教师要把握住教育契机,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如何做才是有助于自身思维能力提升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数学教学课程时,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做明确介绍,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成的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才能有效调节自己的行为,向着目标不断靠近,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的双赢结果。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重视提醒学生及时有效的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提前找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到心里有事,这样在听课的过程中,无形中就有了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简述鸡兔同笼的问题时,我会把教材中的目标稍作调整,来适应本班学生的学习,将旧的学习目标“了解“鸡兔同笼”题目,感受古代数学题目的趣味性;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题目,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题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改为“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和列方程的一-般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而体会数学的价值”。目标更为清晰明确,让学生易于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
2.培养学生的思考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独立思考逻辑问题感兴趣时,就会不自觉寻找问题思考问题,思考得多了之后,他获得的成就感也就会越多,同时,他的思维水平也会随之增加,在这样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中,学生的感受也是积极的,从一次独立思考取得成就之后,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那么他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充满信心,教师和家长的适当夸赞可以使学生变得坚强,面对困难时能以更加平稳的心态和足够的信心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成功。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态变化,当面对较为简单的任务时,要激发学生较强的兴趣,让学生适当增加紧张感,以防止学生在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的时候会出现松懈的心态,当面对较为困难的学习任务时,要让学生放松心情,不要太焦虑,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讲解内容的吸收。
3.伙伴之间竞争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入竞争的因素,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又和真正的社会不同,缺乏真正社会中竞争意识,而合理的竞争不但能够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竞争意识,还可以通过竞争让学生看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伴的相互作用下,也可以激发他对问题新的认识,通过竞争与交流,能够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小组合作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形式,将学生进行分组来通过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在同级交流的过程中会更加轻松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充满激情活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竞赛,通过竞赛活动,学生会主动增加自己的学识,来让自己在比赛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的活动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解决实际问题,也是独立思考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4.思考源于对生活经历
教育即生活,是著名教育学家杜威的理论观点,为之后教育学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我们作为教师,也应该树立“教育即生活”教育观念,教育离不开社会生活,同时教育是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所需要的一切能力,而不只是学习知识的能力。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是能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才。综上,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善于观察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观察力,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思考才会有收获。数理知识本身就常常在生活中出现,比如超市购物、班级出游需要如何租用交通工具最省钱及如何分配食物等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从这些问题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甚至没什么用的学科,而是帮助我们获得更美好生活的工具。
总之,基础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要为初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负责。要培养学生的是社会和国家不断发展的需求对教育教学任务的要求,也是教育部对学校工作的要求,同样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对教师工作落实的要求。总的来说,对于小学生阶段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要以数学课堂为有效载体,同时融入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也应该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彭较春.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中华少年,2020(14):34+37.
[2]魏弼城.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科普童话,2020(10):45.
[3]刘韦强.探究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办法[J].科普童话,202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