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措施的实施探析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陈关伟
[导读] 目前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小学阶段是学生对社会和世界进行认知的过程,

        陈关伟
        广东省阳西县儒洞镇中心小学边海教学点  广东  阳江 529800
        摘要:目前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小学阶段是学生对社会和世界进行认知的过程,也是其形成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阶段。班主任作为班级事务的主要管理者担负着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而激励措施作为德育教育最主要的一个手段,对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措施;实施策略
        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在很多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过程当中并没有将激励措施的价值发挥出来,主要是由于很多老师的德育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激励措施千篇一律,缺乏一定的新意,并且对学生关心不足,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这就导致德育教育工作达不到实质性的效果。下面就针对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对激励措施的实施的有效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因为小学生家庭背景、生活情况以及个性发展方面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所以老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制定不同的德育教育方法。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个性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老师可以针对平时在生活和学习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通过相应的口头表扬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而对于日常表现一般的学生,老师则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自信心,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对自己的缺点不断进行完善[1]。同时老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并对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奖励相应的小礼物,从而促进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这样采用层次化的激励措施,可以让处在每个层次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从而积极配合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目前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教育过程当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当然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发生的小事融入到德育教育工作当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比如老师可以针对学生每个学期做的好人好事实行积分制,为学生每一次做的好人好事进行有效的口头表扬,还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作为每学期期末学生德育考评的依据,对于积分高的学生可以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学生以班级班规来要求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为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活动进行分享和交流,并对活动当中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为以后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以提高学生自律意识为目的,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因为小学生都比较贪玩,他们的自律意识比较差。所以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轮流制的形式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让每一位学生亲自体验一下班级管理工作的角色,满足学生表现欲望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相应的班级班规来约束自己,促进他们在进行班级日常事务计划、组织、管理和执行的过程当中培养自己的自律意识,为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从而意识到德育教育工作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当中的价值。当然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以班会的形式公开选出在轮流制班级管理工作当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激励学生争做榜样的欲望,让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养成自律的好习惯,并积极配合老师的相关管理工作。同时老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自律表,给自己每天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表,并要求自己每天按时完成,久而久之就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在德育教育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触动,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老师可以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同时老师也可以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日常,从而从心理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激励引导。当然这些激励措施的制定,一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私人定制,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得以更好的满足。所以班主任需要跟学生之间建立朋友的关系,与学生之间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从而了解他们的心理诉求和情感需求,拉近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2]。比如对于班级里面平时表现特别努力,但是效果不理想的学生,老师要经常去开导他们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然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比如有的学生平时特别喜爱文学,当学生表现优秀值得表扬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奖励他最喜爱的文学作品。而有的学生特别喜欢收藏汽车模型,老师则可以亲自动手制作汽车模型奖励给学生,这样的激励措施直击学生的内心,让学生的心理受到一定的触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素养。
        五、利用奖励和惩罚并重的方法,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过程当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惩罚,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约束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比如班主任可以采用德育标签的形式来反映学生的日常表现。比如学生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可以奖励学生一个德育标签,并在上面写上鼓励学生的话语;学生拾金不昧一次奖励学生一个德育标签,学生在家帮助家长干家务活也可以奖励学生一个德育标签等等类似的行为,都可以奖励学生相应的德育标签,并附上班主任的评价标语。当然在每一学期期末,老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评比,选出班级里面拥有德育标签最多的学生,将其当作班级的德育榜样并给到丰厚的物质奖励。而对于平时表现不优秀、上课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打骂同学不尊重老师和父母的学生,以收回德育标签的形式给到一定的处罚,并且引导其向德育标兵进行学习。当然每个月老师也可以将学生获得的德育标签进行公布,通过名次让学生心理形成一定的对比进而产生强烈的竞争欲望,进而促进学生不断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素质。
        结语:由以上内容可知,激励措施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班主任要加强对激励措施的应用,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生活实际情况以及心理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以朋友的方式跟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主动的互动交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采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心理激励三者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引导,激发学生的德育品质,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凤梅.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探析[J].科教导刊,2019:72-73.
[2]李长慧.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实施激励策略的方法探索[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