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1曹潆轩 2曹歆敏
[导读] 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全社会都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曹潆轩  2曹歆敏
        1安丘市汶水小学  2安丘市辉渠镇夏坡学校
        摘要: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全社会都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尤其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本身就肩负着培养广大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情操的重要职责。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将传统文化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小学德育教育当中,使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操得到全面培养与提升,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引言
        对于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中,笔者有以下几点见解:首先,小学阶段非常适合启蒙,这个时期孩子们心思纯真而且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容易激发孩子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其次,小学时期孩子们的课业任务相对而言比较轻松,德育工作更易进行;再次,小学德育工作是学校与教育者们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德育对于孩子们日后三观的形成以及入世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德育工作是一件非常可观的事。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渗透的重要性
        (一)可以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爱国主义题材的古诗词,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若将这些内容渗透到德育教学过程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对自己的祖国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确保小学生能够健康积极成长。新时期的中国非常倡导爱国主义教育,这也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背景要求,因此小学德育工作者需要抓住契机,积极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有利于增强小学生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具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断发挥其价值,如一些传统的节日,春节、中秋,这些已经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是团聚的重要时刻,再如24节气,这些都凝聚古人的智慧,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进行融入,能够增加小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初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分析可知,它里面的内容对于学生三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也会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德育内容的认知,进而确保德育课程的顺利开展。
        (四)有助于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进行融入,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价值观自信,还能够有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几千年的风雨形成,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一些思想,对当今的国民素质提升,仍然有着重大的影响意义。所以,在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一定要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在小学德育教育当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还能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二、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实践体系
        德育教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最大的区别在整个教学过程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实践策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尤其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想通过小学德育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延续,教师必须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渠道:首先,通过经典诵读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课程中,要制定出带有常规性的诵读活动安排。例如利用每天早上的晨读时间或者课前时间,反复诵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经典文学著作,使其逐渐成为日常学习习惯。还可以定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诵读比赛,让全体小学生在欣赏美文的同时,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走进经典阅读的世界当中。
        (二)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将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虽然当前教育改革仍在进行,多媒体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但是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课堂的主体依旧是教师,缺乏学生的参与。德育课与文化课有所不同,需要学生更进一步地参与和互动,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会对学生接受能力有一定的限制。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践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开展一些主题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融会贯通。
        (三)结合教材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各个学科教材中都具有着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因此学校德育校长应当引导教师积极开发教材中的德育内容,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确保学生可以健康快乐成长。教材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当拓展内容,进而充分发挥出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除了小学思想品德课具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外,小学语文及科学中都具有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出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德育价值。例如:在教学“弟子规”时,教师便可以将弟子规的内容进行拓展,向学生们介绍弟子规的起源。小学阶段所学的弟子规已经得到了相应的简化,原本难以理解的内容也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里面的德育教育内容也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四)从身边事情入手,传承孝道文化
        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可以从身边事情入手,不断渗透孝道文化,使得学生能够形成孝的思想,并且在日常活动中,能够履行孝的行为。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情,帮助学生理解并且践行孝道文化,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尊敬家长尊敬老人。比如,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其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传承孝道。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孝道”活动的方式,培养小学生孝敬父母的品德。如:“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为父母洗脚”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艰辛与爱,进而更加热爱父母,体会亲情。
结束语
        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工作任重而道远,班主任以及各位教师应该学会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独特性,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工作中为己任,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目标。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国人的精神财富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工作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小学德育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班主任教师应该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杜绝一切校园暴力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仲建平.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新课程(上),2019(11):230.
[2]张来硕.浅析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家长,2019(31):78.
[3]黄萍,付家蓉.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87-588.
[4]郭慧芸.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新课程(中),2019(10):260.
[5]倪友杰.小学德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中华少年,2019(30):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