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南中正
[导读] 德育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三观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南中正
        新绛县教育科技局, 山西 运城 043100
        摘要:德育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三观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随着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情感、思想以及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学生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从而能够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十分必要。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德育;问题;对策
导言:
        国内对于中小学德育的评价缺少健全的机制,学校和家庭教育也没有进行有机的融合,德育资源也没有做到有效的整合,这些都是影响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要从德育师资和工作方法上作出改变,从根本上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1 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德育应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学校必须要重视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工作,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基础教育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国民素质也在不断的提升。不过,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国民道德还是有着很多不和谐的情况:比如说利己主义越来越盛行,经常出现见利忘义的情况;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缺少文明礼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之中,思想可塑性也非常强,这时候更应该对他们做好德育教育,要通过具有时效与针对性的德育来使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整体上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2 农村中小学德育中的问题
2.1 德育队伍教管结构不够合理,教师综合能力有限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西北偏远农村地区,有89.5%的农村中小学都是没有专业德育老师,基本上都是由别的学科的教师进行兼任的,同时这些德育教师有83.4%都并不是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他们的专业素养比较差,学历往往也不高。从整体上看,目前农村中小学的德育教师队伍很多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系统的学习,也没有掌握专业的德育方法,对于德育内容也了解不够,更谈不上进行德育教学研究,还缺少德育观念,所以说,农村德育教师素质实在是令人堪忧,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
2.2 获取信息更加容易,农村中小学生的选择也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农村中小生本身的接触面就比较有限,学习环境也大多都是比较封闭的,所以对于新鲜事物更加好奇。不过,在信息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以后,学生们可以更加容易的接触到各种新鲜事物,各种信息交织对他们的思想产生着巨大的冲击,需要他们自己进行很多的选择和判断。比如说金钱至上的观念、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这些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是有着很大吸引力的,也在不断的对他们进行着诱惑和误导。
2.3 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不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德育内容
        德育资源作为德育教学的内容和载体,对于德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实质性的作用。虽然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也开始渐渐意识到德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的重要性,尝试进行校本教材开发,但是在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仅将德育课程定位为应试科,仅停留在书本上理论知识掌握上,这使得德育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抓纲务本,照搬教材,严重忽略了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4 德育评价体制难以实现创新,影响了德育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由于受传统评价观念的束缚,在德育评价的过程中,仅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德育课程评价的标准,这种唯分数的评价方式影响着德育评价的公正性。而且有的农村学校在德育评价的过程中将德育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只重视对德育教学的终结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使得德育评价的方式僵化和停滞。
3 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对策
3.1 明确德育目标,增强德育实效
        为了切实提升农村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首先,要进行德育教育目标的明确,并进行理念的创新,以及体系的完善,进行德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德育教育工作在学生们中的感染力提升上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在德育教育实践过程中,要依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成长需求加以关注,合理规划德育教学的要求和内容,与此同时,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铅华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其工作效率得到提升,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3.2 强化师德建设,培养优秀的德育工作队伍
        在乡村开展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应由校长担任,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运用有效的方法强化德育教育建设。实际应用中,要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使教师的道德修养加强,将教师的模范作用发挥出来,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树立自己的道德观念。与此同时,强化教师团队的道德教育,学校可采取邀请具有优秀道德规范的教师来学校进行宣讲和培训,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到先进的学校去学习等方式,不仅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拓展,而且学习到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德育经验,有利于德育新思路的发展,并使德育教育能力得到良好的改进。
3.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
        开展小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其同样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的道德建设。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学校的环境管理,通过学校广播、橱窗、板报、电子屏以及各种活动等校园内的文化宣传阵地,充分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大力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教育作用。
4 结论
        德育是塑造人灵魂的工作,从事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神圣的事业。而师爱是德育之本,没有爱心,再好的方法也会变得苍白无力。德育工作者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学生,要用自己的真诚和温暖,感化他们,促进他们转化和成长。要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自觉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使农村中小学真正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实基地,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实施,真正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小华.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36):40-43.
        [2]冼秀丽,姚桂花,黄梦婷.提升农村中小学德育文化建设实效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5):317-318+320.
        [3]张建平,王红刚.如何提升农村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2):43+45.
        [4]艾红梅,仁志锋.农村中小学德育的困境与出路诌议[J].现代教育科学,2010(08):99-101.
        [5]郭晓青.论当前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凯里学院学报,2007(02):8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