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张小龙
[导读] 探究性学习是教育体制改革下的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重要的学习方法。

        张小龙
        延安市安塞区初级中学 717400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教育体制改革下的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重要的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情境;兴趣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强调主动性、实践性、过程性和开放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来源,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而数学又是三大主科中最重要的一门,无论是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还是其他理科类科目的学习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引导学生重视数学学习,并且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是高中课程改革以及新高考的推进,这给处于打基础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要落实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把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这几个方面的素养培养落到实处。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在教师有效的教学设计和引导下,逐渐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开展以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其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成为新课改下一种重要的尝试。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给学生创设相关的探究性情境,引领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探究性体验;或者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式探究活动,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新知识,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认知等诸方面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与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二、初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数学学科,特别是初中数学中的很多内容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所以,对于初中数学中的很多内容,我们在教学中都可以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大胆的尝试。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开展探究性学习离不开情境,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是需要情境激发出来的,所以开展探究性学习,一定要合理地创设与数学教学相关的情境,立足于学情,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根据创设情境的一般方法,可以这样来创设情境。首先,创设直观的生活情境。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创设直观的生活情境,能够给他们一种熟悉感,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拉近学生和所学知识之间的距离。其次,创设问题性情境。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教育研究认为,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在情境中将默会知识外显化的重要途径。问题既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维,还能够使学生不自己的把自己的知识储备、技能方法应用于问题探究,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素养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最后,创设活动情境。针对初中生精力充沛,好奇心重的特点,可以给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数学课上积极主动地“动”起来,而不是被动枯燥地听。在活动情境中,学生们可以去体验、尝试,互相交流甚至是争论,这对于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样的活动情境,课堂氛围使活跃的,学生是积极主动的,这样的课堂就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一定能够促进学生成长。


        (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所以探究性学习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但是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如果仅仅是要求学生“各自为战”,一些学生可能会遇到很多障碍,进而影响学习效果。这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主导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提高合作实效。在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同样,学贵在用,实践也是锻炼和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把教材中的“死知识”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灵活运用,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鼓励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进行与数学信息相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在学生搜集信息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设想,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综合性的锻炼,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精神。
        其次,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来审视问题,也提高了其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最后,安排探究性的实践作业。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方法之一。同时,新课改下的数学作业形式也要求要根据学期,布置特色作业、布置有实效的作业。据此,教师可以布置体验式、探究性的实践性作业。
        (四)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与反思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评价,教师既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反映出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使自己深入地研究教学过程,进而优化教学。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经历了自主学习和探究后也希望了解一下自己努力的结果,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教师要根据学生这样的心理诉求,重视激励性评价的作用,通过对于学生的鼓励与肯定,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研究学习的乐趣。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激励和导向性作用。切勿为了评价而评价,或者是敷衍、生硬,这会适得其反。鉴于初中生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他们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甚至结果不尽如人意。这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特别是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和表现出来的潜力,并且针对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于当前的初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及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大势所趋,所以开展探究性学习是符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的。教师要立足于初中生成长需求,结合课标要求积极实践探究性学习,并不断地总结与反思,一定能够推动数学课堂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J].蔡龙鸿.新课程(中学).2019(05)
        [2]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J].丁允金.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6)
        [3]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渗透——以“等面积”知识点为例[J].俞品.试题与研究.201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