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苑巧莲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构建高效课堂是数学教育发展从始至终的核心目标之一

        苑巧莲
        唐县罗庄镇十八渡小学   07235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调整,构建高效课堂是数学教育发展从始至终的核心目标之一,不论是传统数学教学还是创新数学教学设计,数学教学围绕的就是高效展开这个核心。学生学习的高效、教师教学的高效、课堂进展的高效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新课改的必然选择。新时期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通过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优质课堂,实现高效课堂的预期效果。教师要重视构建高效课堂,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教学理念等多角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兴趣;培养措施
        引言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对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学习难度。若数学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那数学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立足教学现状,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并灵活运用。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小学数学兴趣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小学数学兴趣课堂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抓紧课堂时间进行知识灌输,导致学生只能听课,不能参与互动。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情况仍然存在。于是,学生无法深度参与课堂,学生思维得不到锻炼。另外,教学方式单一化问题仍然存在。教师希望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经常出现问题模糊不清、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在相关问题上。这是教师在提问设计过程中不够精准导致的。除了提问意识外,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更加丰富有趣,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认知。
        2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措施
        2.1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1.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提升学生兴趣,增加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入手,增加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先喜欢上自己,当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后,学生便会对教师所说的内容产生兴趣。其次,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个人魅力后,教师还需要增加课堂魅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关注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游戏、视频、故事等方式增加课堂内容,也可以结合互联网、微课等工具,吸引学生融入课堂,让学生有参与数学课堂的兴趣。最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感。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自己就应当有捕捉数学之美的能力,再用这种捕捉数学美的能力创造数学之美,引导学生感悟数学。
        2.2利用教学工具辅助构建高效课堂
        现代社会工具的利用能够提升效率,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教学工具实现课堂的高效要求教师结合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择优选择。例如在涉及逻辑性较强,比较具有抽象意义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将抽象的概念和事物具象化,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分第一级概念、第二级概念以此类推,学生一级一级地去理解和学习,使学生具有通顺的逻辑思维。通过思维导图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几何的时候,先在第一层级概括归纳几何图形分为几类,第二级细化这几类的特点,第三级找到这几类的具体形状。又如,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同一专题的数学知识点总结在一个视频中,合理安排,在短暂的十几分钟时间里将复习专题的重点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且留给学生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学生通过微课更快、更准地找到专题复习课上的重点、难点内容,并且利用微课可反复观看的特点,可以对自己不懂的内容反复观看学习,弥补了课堂教学一次性、不能重复的弊端。

教师在教学工具的选择时,要充分结合自己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不要被工具所左右,同时,应当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数学学习水平调整工具在课堂中使用的比例。把工具当作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要被工具束缚住特有的教学风格和思想,只有将教学工具“为我所用”,才能实现使用工具的目的,达到数学课堂高效化。
        2.3认真设计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缺乏非智力因素的培训也是教师应对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根据数学测试,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学生会在写作业时出现计算错误,答案或写作不符合要求的标准词问题,不写答案和单位等,缺乏独立性思考和灵活应用知识能力,从而可以看出学生日常的工作习惯和阅读习惯,得到改善和提高。在考试前,学生无法控制这些非智力因素。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并引导他们。只有通过渐进式培训,学生才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教师应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主体,抽象性是小学生有效理解的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则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必须首先优化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并根据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使学生从物理操作到图像感知,从而要抽象概括,逐步提高思想认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从静态到动态,帮助学生在抽象思维和视觉发展之间架起桥梁。
        2.4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主要原则有两个,一是把学生作为课堂中心,二是关注生活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随教师的步伐。但国外则突出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要想让教学生活化发挥作用,必须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独立参与学习的自觉性。教师还要运用生活化教学指导学生如何将生活和学习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目前随时计算器的普及,许多学生都不再学习心算以及珠算,但日常生活中还是会用到心算等快速计算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相关的课程锻炼学生100以内运算能力,可以训练打算盘,组织找零钱的活动。通过开展实践性的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速算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心算和珠算的方法。
        2.5设计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
        布置小组团队作业有利于摆脱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可以使得学生们在小组内自主思考,随意的发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举例来说,在学习小学六年级课本知识的时候,其中就涉及到了关于圆柱和圆锥体积的相关知识,这两项知识被放在一个章节内,实际上是因为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有着较强的联系性和比例关系。此时数学教师可以将预习作业布置成为小组合作作业,让学生们在相互帮助的同时,去深刻地探究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但考虑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推演能力上也不够强,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小组的实力逐渐步入正轨。例如让学生想一想,假如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比面积相同,那么它们的体积有着怎样的关系?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将这样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制作出来,然后再利用剪一剪、画一画的方式,看看到底能够将这样一个圆柱转变成为几个相等的圆锥。通过小组内成员的通力合作及实际动手,很快就能够发现底面积相同的圆柱和圆锥,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是3:1。
        结语
        综上,小学数学兴趣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认识其中的问题,并且从问题出发,观察并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根据不同课程内容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建立小学数学兴趣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万海.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9).
        [2]华兵.高效课堂从有效提问开始———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