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军
西宁市第十四中学 810000
摘要: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高考考试科目,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物理这门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比重逐渐增大,物理知识的学习也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应着重关注这门学科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往的高中物理教师只追求卷面上的分数,不重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是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而物理这门学科还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意识,只有激发探究意识,才能明白物理知识的深层意义,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作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学生;物理教学;探究意识
引言:物理作为一门重视实践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探究意识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教授知识时,应注意抓住重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物理应逐渐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开拓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做出相应的改革。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习物理不能缺少探究意识。只有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一、高中物理为什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进阶版,由于初中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很多学生在初中学习物理时感觉很简单,导致对高中课程产生轻视态度,但是当真正学习时,发现所学内容很困难,若要学好很不容易,这种心理落差造成对这门学科产生厌烦心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习成绩,虽然这种方法短时间之内对成绩很有效果。但是长期下来,并没有对物理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因为,对理科而言,学会推理、培养探究意识最为重要。而物理学科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在理解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培养探究意识,对知识进行深层探究,了解前因后果,才能掌握和理解固定的解题模式。仅仅依靠题海战术或是机械记忆并不可取,努力激发探究意识才是最科学合理的。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灯塔,指引着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学习知识的期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物理内容产生兴趣,则会对这门学科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想法,然后努力学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也会更快的掌握。但是由于物理知识的实践性较强,很多学生对动手实操具有强烈的排斥感,从而对教师开展教学任务产生巨大的难题。而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物理相关的内容之外,实际生活中很少接触到物理,在加上以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消极态度,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学习习惯,错误的学习思想导致对高中物理这么课程的积极性并不高涨。这使得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上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和劣势,因此高中物理课堂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是重中之重。由于很多家长和学生对物理并不重视,虽然物理是高考科目,但是其影响力远没有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的影响力大,导致学生对待这门学科的态度有问题,没有端正学习的态度,使得对这门科目的兴趣也逐渐降低。
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教育的步伐,教学理念也相对落后,很多教师虽然了解新课改的内容,但是还没有抓紧时间转换教育思想和理论,导致很多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感,从而和教师产生不可跨越的鸿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拉大。导致学生在上物理课时没有足够的兴趣,同时对教师没有好感。这种课堂情况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更加不能培养探究意识。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研究的策略
(一)“设置问题”方法,激发探究欲望
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有很大的不同,初中物理主要是理论概念为主,只要将理论知识烂熟于心,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对高中物理而言,理论知识只占较少的部分,其他部分则是以动手实操为主。
这种教学内容使得很多学生退缩,就此产生对物理的抵触心理和消极态度。因此,面对这种教学情况,教师应找到适当的方法鼓励学生重新审视这门科目,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选择“问题设置”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还能激发探究意识。有力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教师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使其从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教师通过问题引出接下来的内容,使其对知识产生兴趣,同时培养探究意识[1]。
以人教版高一物理《时间和位移》一课为例,本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主要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探究。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走读生,几点离家上学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几点钟到达学校?”的问题。当有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向学生引进接下来的内容,清楚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还要学习新的物理量时间以及时刻,才能将之前的问题表达清楚。通过“设置问题”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升学习的兴趣,还能将学习的内容引进问题中,从而提升求知欲。通过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以此增强教师的课堂质量和效率。
(二)敢于课堂发言,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以往的教育模式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通常教师在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不考虑学生的内心所想。而且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地位,学生为课堂的“附属品”,这种死板严厉的教育模式,很难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更不能激发探究意识。自新课程的改革之后,教师也应转变之前的教育理念。不应一味地在课堂上讲课,是当地和学生进行互动,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提升对课堂的兴趣,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言,同时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加师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增多,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对问题产生探究意识[2]。
以人教版高一物理《重力与弹力》一课为例,本课主要学习重力的概念以及产生条件等。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内容,比如:滑雪运动员在展现漂亮的身法后,最终落向底面,为什么借助撑杆可以跳得很高?教师可以根据例子介绍重力的概念。当讲解完本节内容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提出本课没有明白的疑问,如:“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教师面对问题时,不应感到麻烦。提出问题则是培养探究意识的重要环节,让学生敢于提问则是第一步,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探究意识
教师在讲解物理内容时,由于道具或是实验器材的限制,导致无法让学生明白课堂内容。可以采取多媒体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教师逐渐开始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提起兴趣,还能节省板书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3]。
以人教版高一物理《力学单位制》一课为例,本课主要了解单位制、基本单位、导出单位的概念。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力学的相关教学视频,让学生对力学有了大概的认知。教师在讲解完本课的内容之后还可让学生回忆课堂所学的内容,使其对单位制、基本单位、导出单位的概念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有利于激发探究意识,从而对本课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加深记忆。
结束语
在高中物理授课的期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很有必要。探究意识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还能在将来的学习中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培养探究意识任重道远,很多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帮助理解物理方面的相关知识,长此以往,有助于更科学、更合理地提升成绩。
参考文献
[1]董友生.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7:150-152.
[2]任虎虎.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构建的研究[J].物理教师,2019,4007:28-31.
[3]廖伯琴,李洪俊,李晓岩.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及教学建议[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09: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