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中环保意识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6期   作者: 徐承军
[导读] 化学与人们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初中化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更为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
        徐承军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第五中学751500
                
        摘要:化学与人们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初中化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更为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忽视环境保护这一关键方面,最终导致学生的环保意识降低。在现今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有机化工产业正在飞速发展,最终导致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需要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热爱环境。因此,在针对初中的化学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的是,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环保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观念。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保护环境的刻不容缓。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环保意识的必要性分析
        环境保护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就现在情况来看,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发展问题。比如:大气污染问题,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污染问题都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化学作为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对环境保护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化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硫酸,固体废弃物排放等起着决定因素,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另外,化学知识的产生,可以更好的解释当前的环境污染状况。并且,化学作为实验性学科之一,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部分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产生都会对环境产生危害。所以,在初中化学授课过程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传输,可以更好的奠定学生的保护环境理念。初中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主义接班人,对环境保护问题有着更为突出的意义。因此,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观念,使学生担负起一定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
二、初中化学课堂中环保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以教材为途径,树立环保意识
        在初中的化学授课过程,教师不仅要讲授化学内容,还要将环境保护融入其中。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但可以完善教学内容,还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是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以教材为中心,注重与实际相连接,通过讲授相关的污染事故,激发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学生更好的提高环境保护观念。例如,在讲解与空气相关的教学内容是,授课内容可以不只停留在空气的成分以及大气污染上,还可以通过联系现实问题,例如,哪些成分在空气中增加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危害?这样的疑问都可以促进学生引发思考,通过阅读课文或讨论研究得出相关结论。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大气污染状况,还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最终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可以对学生展示相关的数据信息,例如世界上每分钟大约会有28人由于环境污染而死亡,世界上每年会由于环境污染问题导致1500万人死亡等等,这样的数据信息都可以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最终培养自身的保护意识观念。
(二)、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在这一部分,就是要注重维持课堂示范作用,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引导学生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最终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演练,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依照化学实验更好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环境意识深入学生脑海中。并且,通过化学实验,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化学试剂的使用和储存。就是按照课堂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关信息的介绍,通过实验指导使学生了解如何正确的操作,可以更好的防止环境污染状况。例如,在开始实验操作前,告诉学生严格按照实验规定进行操作,禁止学生按照自身行为进行操作,严禁出现危险状况。在制作有毒气体时,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反应物来制造少量的有毒气体,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在实验完成后,将产生的废弃物倒入到指定容器中,按照规定进行合理的处理,严禁出现随意乱丢现象。通过实际的化学实验操作,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并且让学生注意到化学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培养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的操作才能更好的降低环境污染状况。
(三)、加强生活和理论的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初中化学教材进行实际连接,教材中常常会出现大量的环境保护内容,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过去传统的授课方式,通过有趣的课堂内容,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授课效率。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教材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连接起来,使学生不断理解其中涵盖的化学内容,提高自身环境保护意识。比如,在与学生讲解金属和金属材料这节内容,通过举例生活中的相关实际案例,传导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金属,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比如,某件金属材质的产品应该怎样回收利用?使学生产生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体验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善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初中化学的授课过程中,要想更好的将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到课堂的授课内容,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依照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经验,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得到有效的解决,最终使学生清楚的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初中化学的授课内容中,不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可以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当前社会状况,从自身做好,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更多的关注,为中国的社会发展贡献出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凯.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的环保教育[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474-475.
[2]刘玲芝.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亚太教育,2019(12):109-110.
[3]魏国龙.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绿色化学理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