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绿化中植物配植及栽植养护措施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5期   作者:马晓艳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对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身份证号码:64212719781001XXXX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对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村庄绿化已成为村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进一步推进村庄绿化工作,本文结合实践总结村庄绿化中植物配植和栽植养护措施,为其他地区开展村庄绿化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村庄绿化;植物配植;栽植;养护
        引言
        农村绿化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生态宜居生活环境的建设,而植物配置则是新农村绿化工作重要的内容。在新农村绿化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工作人员必须根据绿化植物的种类、科属及生态习性,同时结合新农村绿化建设的整体布局来进行合理搭配,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植物的美观性,为生态宜居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1农村绿化建设中植物配置的重要性分析
        1.1 改善新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近些年,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增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新农村的绿化工作。因为,在新农村加强绿化工作,能有效净化该地区的空气,减少各种类型的污染,并涵养该地区的水源,改善该地区人民群众居住的生态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个生态宜居的场所。
        1.2 增强新农村地区的文化底蕴
        新农村绿化工作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农村都有着自身的特色,特别是在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在民俗风情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加强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能有效彰显该民族的民俗风情,丰富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使新农村建设更具品味,从而增强新农村的文化底蕴。
        1.3 促进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开展绿化工作,重视植物配置,能为农村的农民群众提供农闲时间休闲娱乐的场所,更能营造出一种自然的田园风景,从而增强农村地区的景观性。
        2现阶段新农村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整体规划
        农村在开展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需和城镇整体建设协调,并共同发展。但就现阶段的具体情况而言,农村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未在计划内加入园林绿化建设的内容,进而出现了经济建设完成之后再进行绿化建设的情况,但此时再进行建设已难以立足于整体规划,导致部分景观在设置方面显得十分的突兀,缺乏长期性与整体性。并且农村相关建设工作会随着领导变化而变化,由于他们需要达到的目标与想法存在着不同,进而产生了部分景观被拆除的情况,使得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出现反复问题,未能产生实际效益。
        2.2重建设,轻绿化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通常只重视对公共活动场所、房屋以及道路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外包装,不重视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未充分认识到绿化在美化村容村貌以及改善居住环境方面的作用。同时,部分农民绿化意识较低,缺乏积极性,形式化较为严重,村庄不具备系统的公共绿化,也不存在农村特有的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其次,部分乡村在环境建设方面表现出了过度建设的情况,诸如在村内公共区域修建水池、公共场地地面过度硬化,甚至于铺花岗岩地面、宅间支路硬化、生态的自然水系驳岸用石材硬化、不切实际地修建亲水木栈道等,这样除了会增加建设投入之外,还会对农村生态系统以及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乡土风貌和气息的形成。
        2.3忽视绿化养护管理
        在开展农村园林绿化建设时,施工期间并没有设置专人进行监管。农村管理人员和村民也缺乏对养护管理的重视,导致植物在栽种之后无专人进行养护,植物存活率较低,资源被白白浪费,同时部分绿化带还存在着杂草丛生的情况,无法体现出农村园林绿化建设的效果。

其次,部分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容易被经济利益所驱使,缺乏爱绿与植绿意识。
        3农村绿化中开展植物配置的方式分析
        3.1春季绿化中的植物配置方式
        很多植物的花期都是在四月份和五月份左右,如:梧桐、香花槐、云杉、新疆杨、小叶白蜡、元宝枫、红叶桃、榆叶梅、沙棘等植被的花期都是在4、5月份期间。因此,在新农村绿化工作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就应该合理配置种植的植物,提升新农村绿化的效果,以增强新农村建设。在具体配置中,首先应该根据种植植物的花期进行分层搭配,使不同时间盛开的花朵依次排开,实现花木的持续性绽放,从而形成移步换景的效果,增强新农村绿化景观的多样性,增强景观的观赏价值。其次,设计人员还应该根据植被的花叶颜色进行配置,利用不同植被不同的叶子颜色,进行巧妙的搭配,提升新农村绿化的整体效果,突出新农村绿化植物搭配的价值。最后,设计人员在新农村绿化中开展植物配置时,还要根据植物生长规律和成长习性进行混合配置,这样不但能提高农村地区绿化植物的存活率,同时还能丰富物种,提高生态的平衡性,从而增强新农村绿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夏季绿化中的植物配置方式
        夏季的气温较高,同时雨季也集中在这一时期,属于雨热同期。在夏季开展新农村绿化植物配置工作时,还必须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一些根系较深且枝叶繁茂的植物,这样能有效帮助该地区涵养水源,同时还能为该地区的农民群众提供消热避暑的好地方。在实际配置中,设计人员应合理配置新农村路旁树木的密度,这样在炎热的夏季,可以起到良好的遮阳效果。
        4植物配植要点
        绿化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景观效果和经济投入。
        4.1乔木类
        土质好的可选择银杏、国槐、法桐等,土质较差的可选择白蜡、栾树、柳树、毛白杨、刺槐、榆树、泡桐、垂柳和旱柳等。
        4.2花灌木
        樱花、百日红、木槿、白玉兰、海棠、丁香、红叶李、杏树、山楂和樱桃等作为上层苗木,要求地径不低于3cm,分枝高度不低于1.2m,总体高度不低于2.0m;榆叶梅、紫荆、梅花、红瑞木、锦带花、火棘球、棣棠球和冬青球等作为中层苗木,要求高度不低于1.5m;金银花、迎春、丰花月季等作为底层地被苗木,高度不高于60cm。部分地段可以考虑采用紫藤、爬山虎、凌霄、蔷薇、羽叶茑萝和牵牛花等进行垂直绿化。
        4.3养护管理
        苗木栽植后,每村或邻近几个村庄必须设专门的养护人员,成立养护管理组,管理组必须配备浇水机械及修剪工具。村镇两级成立检查指导组,定期对养护效果加以检查,及时纠正出现的不良现象,也可以将养护任务承包给有经验的人进行管理。根据不同季节进行养护,春季主要浇返青水、补苗、卫生清理等,夏季主要拔草、浇水、打药、施肥等,秋季主要拔草、修剪、浇水、打药和落叶清理等,冬季主要浇封冻水、修剪、卫生清理等。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中,农村的发展已经不仅局限于农业农事活动,规划可从多层面思考,深度挖掘场地现状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并使其需要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观规划需求,进而提升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此外,新农村景观规划结合农村的现有旅游资源,改变现有生产方式,也能获得更好的收益、丰富农村居民生活内容和生活条件,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欧阳海燕.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小品的规划设计研究[J].花卉,2018(18):41-42.
        [2]王玲,叶姗虹.基于城乡公共空间旅游景观开发研究——以石港渔湾水乡规划设计为例[J].艺术研究,2020(1):108-109.
        [3]周红,赵天宜.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