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7月上   作者:李国超
[导读] 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基建工程,在质量管理体系科学性、质量管理的全面性以及质量管理技术应用方面,仍存在些许不足。

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国超 450000

摘要: 水利工程作为重要的基建工程,在质量管理体系科学性、质量管理的全面性以及质量管理技术应用方面,仍存在些许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加强新技术应用,建立质量管理优化体系,加强水利工程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降低质量风险,促进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引言:2020年,三峡大坝整体竣工验收才才刚刚结束,从1994年施工建设到三峡大坝验收完成一共16年。16年的光阴恰恰是工程人员、管理人员对于质量的重视。质量是后期工程使用的保证.尤其是重要的基建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仅是影响工程本身,更是影响着区域发展和地区安全。因此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减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降低安全风险,加强项目质量管理是在必行。同时,考虑到水利工程有着其特殊性,在进行质量管理时,要结合工程特点,因此如何做好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一直在探讨研究,不断改进的路上。
        一、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重难点分析
        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贯穿整个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阶段,从工程规划到工程竣工验收,都需要严格的遵守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开展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目前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重难点主要为:
        1.1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针对性差
        为了更好地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从国家水利部到建设工程行业均颁布了多个标准条例,来增强水利项目工程建设质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条例都是指导性的文件,并不是可操作的条例。部分施工单位或者建设企业,在构建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时,完全照搬或者参考其他水利工程构建自己的 质量管理体系导致工程管理体系可操作性差、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并且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科学性差,容易引发质量管理问题。
        1.2 质量管理工作有失偏颇
        根据《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质量管理需用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即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协作、共同参加的多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的质量管理方面,部分单位并没有质量管理工作,例如设计单位仅仅设计完成以后,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或者其他设计问题,不再负责负责;项目法人将质量监督交给监理单位代理后,不再关注质量管理问题,这些情况都造成了管理组织的缺失。
        同时,在质量管理中,研究员罗正泽(2012)认为质量管理要“四抓”分别是抓机构、抓技术抓质检落实以及抓质量总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质量管理工作可能会存在侧重,例如重点抓技术,对其他方面的重视程度较低,提升了技术,但是仍然无法保证工程项目质量,例如在原材料质检方面工作不到位,即使在高超的技术也是无法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然而这种偏颇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仍然存在着,有很大的人为主观原因。
        1.3技术原因导致的施工质量水平低
        上文论述了因为机构参与度低,管理偏颇造成质量管理问题。除了组织、管理问题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技术问题造成的质量管理难题。
        在勘探设计阶段,利用现有的技术很难100%确定所有的材料都是正确的或者一层不变的。同时勘探设计质量也受到诸多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设计之初到工程开工,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论证,这个过程中水文地质都会产生变化。同时我们需要的勘探设备、勘探方式也会对勘探质量产生影响。
        在施工阶段,部分施工位置在现阶段很难使用检测手段直接检测,智能采取间接手段检测,导致误差累计,影响了检测的正确性。另外,在质检方面,一般选用的方法为抽检,这也是会出现“黑天鹅”小概率事件,影响了施工质量。
        二、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水利工程的项目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想要解决上述的问题,也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改进体系,具体的方法如下。



        2.1质量管理优化体系
        传统的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管理内容、质量管理流程以及质量管理制度都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周期较长,如果按照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根本不符合科学规律。如三峡大坝从1994年开建到2020年竣工验收经历了16年,如果质量管理的检测、验收还是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显然是不符合实情的。随着技术的发展管理手段的提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也应该加入优化制度,继而应对技术或者政策带来的变革,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是符合要求的。
        优化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构建优化流程,优化方法以及优化的制度以及优化措施的落实。项目法人或者施工建设单位应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或者高级工程师共同探讨,制定一系列的优化措施,保证相关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可操作性。
        2.2加强全面的质量管理
        全面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指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水利工程勘探到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后期维护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管理;第二个方面是全面完整的质量管理,要从技术、组织结构、质量监督、体系构建等全方位完成质量管理工作。针对现阶段管理工作有失偏颇,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
        1)责任的终身制,想要落实全过程或者全方位的质量管理,首要一点是落实责任,保证任何一个子项目或者一个环节都能找到责任人,落实整个项目的责任人,并且签订终身质量保障书,来落实其工程项目建设责任。
        2)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全过程或者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不仅仅要参考国家或者和行业颁发的相关质量管理标准,还应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要保证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避免形式化的“教条”制度,保证整个体系的运作科学、合理,能够很好的落实质量管理工作。
        3)构建高效的组织结构,建立质量管理专员,协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组成 管理小组,划分权责,明确管理目标,组织相关的质检工作、开展竣工验收等,保证组织结构的流畅性,实现相互监督,共同协作落实质量管理责任。
        2.3利用新技术增强质量管理水平
        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都有可能促进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提升,在现阶段随着大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技术、遥感遥测技术等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于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数据收集,危险信号评判,以及提前预测分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合理的、科学的应用这些技术能够很好的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例如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可以预测汛期时间,合理安排调度施工,继而保证施工进度。利用遥感遥测技术能够对隐蔽工程进行监管,实时探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有效的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利用新技术,将质量管理从发现问题到治理问题转化为预测问题预防问题,降低了成本投入,提高了建设质量。
        结束语
        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需要建立一个动态的管理体系,才能够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2)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施工位置较为偏僻,因此在质量管理中要引入新技术、新手段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3)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面的、全周期的进行质量管理,落实整个过程的管理职责,才能够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曹福君, 方国华. 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优化[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2(03):142-146.
[2]眭峰, SUIFeng.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J]. 水利水电技术, 2014(12).
[3]罗正泽. 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探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2(10):118-119.
[4]李远强, 张祥. 乌东德水电站工程质量管理分析和探讨[J]. 水利水电技术, 2016(S2):50-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