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7月上   作者:马泽东
[导读] 人大代表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者,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彰显了其所拥有的象征性、普遍性、前瞻性的政治作用。

南京东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马泽东

摘要:人大代表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者,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彰显了其所拥有的象征性、普遍性、前瞻性的政治作用。为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各人大代表在做好联系选民工作的基础上,具备创新型社会管理意识,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将人大代表的积极作用体现出来,本文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大代表;社会管理;创新;积极作用
       一、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一)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法定职责
        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以及任免权,是国家宪法和地区组织法赋予人大代表的三大职责权力,人大代表有权参与讨论、决策本地区内全部工作的重大事项;商讨、决策本地区内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卫生、民政等工作的重大事项。上述内容中提及到的重大事项均与社会管理有着紧密的关联,所以人大代表务必要依法将决策权行使好,并且针对本地区内与社会管理相关的重大问题做出决策、决议;全面落实监督权力,将监督管理的作用体现出来,参照法律法规内容,编制好本地区国民经济计划、财政支付预算计划、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对群众重点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等实行监督,以确保宪法和法规条例在本地区内落实到位,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的效率;在选任人大代表时,应当采用竞争机制,进一步激发选民的参与热情,让有实力、肯为群众付出、站在群众角度考虑的公民通过选举,加入到人大代表的行列中,成为民众的代言人。
        (二)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责和任务
        创新和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是目前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宪法和地区组织法赋予了人大代表的地位、属性和作用,地区人大代表肩负着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推进经济社会进步,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权益,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地区人大代表在创新和增强社会治理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创新和增强社会管理力度,就是秉承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持续维护好、关心好、落实好群众的基本利益。人大代表是通过选民选举产生的,对选民负责,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所承担的职能不可或缺。
        二、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思路探析
        创新注重的内容就是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基于微观的视角来看,处理影响社会团结安稳的重点问题也应该成为创新和增强社会管理的着手点。地区人大代表应当积极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尽可能地激起社会活力、尽量增加团结因素,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将工作重点落于如何处理影响社会团结的现实问题之上。与此同时,创新和增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保障人民权益,提升群众满意度。目前,地区人大代表的建议和议案数量还不够多,质量还不够高,对人民群众关心的急忧难问题反映的不够充分,对矛盾的源头减控上还需加强。
        三、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代表履职学习,进一步提高履职能力
        人大代表是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有崇高的政治职务。执行代表职务,除了在人大会议期间的工作以外,要更多的体现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上,首先就是要加强履职学习。


当前,人大代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以人民为中心、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贯彻到代表履职全过程,充分发挥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点、网络平台、社区微信群的作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体现群众期盼,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二)从微观层面做起,加大监管力度
        1、督促地方政府增强社会管理法律法规的推广力度。通过宣传教育,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理念,使群众能够明晰社会管理相关的法规条例,如《南京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熟悉社会管理的各项制度,继而提升和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从而自觉落实社会管理工作,构建有益于健全社会管理体系、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环境。
        2、将社会管理法规条例落实情况的监督视为人大代表落实监督职责的主要途径,体现监督效用。人大代表应善于听取各方面尤其是群众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如此才可以全方位了解相关法规在落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剖析原因,找寻应对措施,汇总出实用性强的改善对策,并且在极短时间内要求相关部门进行改进。
        3、持续优化监管方式。在监督社会管理相关的内容时,人大代表应当选用最适宜的监督方式以及预测监督效果。同时,应该对各个工作环节实行管控,这样才能保障社会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则需要人大代表做到:(1)把控好议题筛选关,善于听取选民群众给出的建议和意见,重点关注影响社会团结安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将最为突出的议题筛选出来;(2)把控好调研关,在听取和评议职能部门的工作汇报之前,应该组织专人针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现实情况展开实地调研,以确保相关信息的真实性;(3)人大代表还应该针对区域重点问题开展视察工作,围绕群众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落实视察工作,将视察工作的整个流程变为体察民情、听取和表达民意的过程;(4)把控好执法检查关,将贯彻落实“两个维护”、增强流动人员和特殊民众服务管理力度、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管理及服务、加大公共安全系统建设、健全网络服务管理等方面涉及到的法规条例视为执法检查工作的重点所在;(5)把控好审议关,关于社会管理的重要议题需要落实审查商议,并且在此期间秉承人本主义,善于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
        (三)着力优化基层社会治理难点,落实重大事项决策权
        优化基层的治理,是人大代表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从目前情况来看重大事项的决策权是地区人大代表最为重要、最能突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这也成为了创新基层治理的突破口。人大工作是为社会经济所服务的一项工作,执行重大事项的决策权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依法表决本地区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才能为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做好铺垫,让社会管理工作增强制度性约束力和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地区人大代表要整合社会管理的重点、热点问题,将增强社会建设力度、强化社会管理创新视为首要任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构建出实用性强的协调机制、便捷的诉求表述机制、快速的问题处理机制、公平的权益保护机制等等,约束社会管理行为,健全决策体系。如此才可以在听取民众意见的同时,依法商讨,做好各项决策。
        四、结束语
        增强社会管理创新力度以及保障社会管理效果是一项繁杂性、系统性很强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是实现发展战略的主要路径,也是保障党和国家事业长青的必备要素,更是维护广大群众基本权益的必然要求。因此,地区人大代表必须遵从中央和各级党委下达的指令,将各项职责落实到位,彰显出国家权力机关的积极作用,保证社会管理优化创新,这样才能为推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珂. 地方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功能定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刘金林. 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3]赵杨寒. 基层民主与社会管理创新路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