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之间的关系分析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7月上   作者:袁君
[导读] 我国传统风水学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这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4210231986120****7   袁君 

摘要:我国传统风水学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这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当时,风水观念是基于实用性目的而产生的,它的运用是为了合理科学地建筑住宅和选择墓地。在当前建筑学领域当中,传统风水也有着重要的体现,当代建筑语言和科学理念实现了对传统语言的有机阐释,展现了传统风水对社会发展的服务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之间的关系分析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为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传统风水学;建筑美学;自然和谐;运用和发展
        1.传统风水学中体现的基本理念分析
        风水学中往往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表示方位。《阳宅十书》日:“凡宅左有流水,渭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成为风水中推崇的四个方位神的名称。后世风水著作中关于“青龙婉蜒,白虎蹲踞”的思想就可追溯到仰韶文化时期。青龙、白虎等四神作为方位神灵,各司其职护卫着城市、乡镇、民宅,凡符合“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要求者即可称之为“四神地”或“四灵地”。风水宝地的构成,不仅要求“四象毕备”,还要讲究来龙、案砂、明堂、水口、立向等。从大环境而的风水宝地模式,即要求北面有绵延不绝的群山峻岭,南方有远近呼应的低山小丘,左右两侧则护山环抱,重重护卫,中向部分堂局分明,地势宽敞,且有屈曲流水环抱。
        2.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的一致性关系
        2.1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均匀对称
        传统建筑讲究平面方正、体形均衡、风水格局完美无缺等,完全符合风水学对构图美的追求。追求方正、对称之美是追求“大雅”的表现;而含蓄、幽曲的最终效果,也是为了通过丰富的层次变化,获得博大幽深的艺术效果,二者是基本统一的。中国传统美学观所表现出来的含蓄、幽曲和对称、方正之美,在中国风水中得到了丰富的展现。
对称,是自然美的形象表征,譬如各种动物(人体、鸟兽、蝴蝶、蜜蜂等)皆呈左右相对。古今中外,许多古城、皇宫、民宅、陵墓,也多是左右对称的。风水空间位置的这种对称性设计,体现出均衡的构图之美,是对大自然的有机模仿,在这种模仿中人类得到了感官的愉悦和情操的陶冶,进而产生有益于人身心健康的审美感受。对称构图之美,另一方面,风水构图审美忌讳有“破,败、坏、断”等不完整的构图因素,认为“门前忌有职池,谓之哭字”,主张“大门门扇及两畔墉壁须要大小一般”等,而民居的营造都遵循这些构图原则,从而更好地获得了视觉心理的平衡。
        2.2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曲屈生动,回顾有情
        “山环水抱必有气”,是传统风水的一条重要定律。中华大地,山环水抱的风水宝地不胜枚举,不仅被我国六大古都和名人故居所证实,也被名山大寺甚至著名的帝王陵墓所验证。而四合院建筑的左右两侧的厢房,犹如人的两臂呈环抱之势,是“山环水抱”的另一种体现。“山环水抱”之所以有情,其理就在于其状恰如人伸出双臂的拥抱姿态,既然这种姿态表示欢迎,自然就是有情的最好体现,依据“天人合一”之论,则风水上的“山环水抱必有气”也就不难理解了。
        2.3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比拟象征
        既然大地犹如人体,那么也就有着人体一样的经络和穴位,繁衍生育就是共同所在,生机勃勃也就成为正常(健康)的唯一体现。传统风水认为,选地要选雌雄交合之地,穴乃阴阳交合之区。“穴”之风水美的象征意义就是“生生不息”。


“阴阳交合而万物化生”,故而可以说,人们长期以来追求“风水宝地”,实际上就是追求一个有勃勃生机的生息之地。象征的手法也被运用于理想住宅建筑模式上,中国大地上从南到北的风水民居院落,无论是四合院还是三合院,其建筑都是坐北朝南,前低后高,中间平整虚空。而这个“负阴抱阳”的格局,象征了一个双手环抱,正在张口向天纳气的人体形象:“中厅为身,两房为臂,两耳房肩,两廊为拱手,天井为口”(《阳宅会心集》)。
        2.4传统建筑与建筑美学——自然和谐
        传统风水学所追求的美,是自然的美,不需要雕饰,只需要选择。“卜其兆宅者,卜其地之美恶也,地之美者,则神灵安,子孙昌盛,若配置其根而职业茂”;“以人工改造形势,筑成抱水藏风美地,外观则善矣,无如掘凿太过,伤龙伤地,风水改观,吉地变成凶地。”这里说明,在选择风水宝地时,应当注重地势的“美”与“恶”,同时,以天然的美为最好。这种自然美,就是井然有序的和谐。景观风水与建筑、工艺同属空间艺术(也有人把它作为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风水美学或是我国古代一种影响建筑、绘画、书法、诗歌、园林的古老而独特门类美学或艺术。风水美学和传统建筑相结合,以娴熟的艺术空间处理和灵活的建筑形体运用,达到极高的造诣,形成中国建筑文化的鲜明特色。对风水美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祖先的建筑杰作,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
        3.传统风水学理论在建筑中的具体运用
        风水是一门艺术,它通过对事物的安排,从建筑奠基到室内装饰,对一定场所内的气势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将风水与建筑之间做个桥梁,则可以用三个层面的概念来沟通。即:视觉意象的完整性;心理意象的完整性;原型意象的完整性。前两个概念层面在建筑学中有一点不自觉的运用,而原型意象的完整性却是风水学所独有的概念并且“原型意象”可以插入前两个概念层面之中,把建筑提升到一个与道对话的境界,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以艺进乎道”的具体体现。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风水学与中国营造学和中国造园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风水实际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它是关于“理”、“数”、“气”、“形”的理论体系。风水施加于居住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住宅选址、定位、室内布局等方面。现代建筑师及规划师应该积极利用其科学合理的成分,为居住建筑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传统风水学理论在建筑中得到了运用和发展,同时将建筑的美感充分体现出来。比如皖南古村落,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和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徽商还乡后以雅、文、清高、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风水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基础上,采用不同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题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美学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风水与建筑美学之间关系密切。中国建筑学在步入21世纪的门槛后,面临着人类对居住条件要求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破坏的挑战。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风水学,因其丰富的人本思想和环保思想内涵,为中国建筑学应对2l世纪的挑战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庞钰龙.古典建筑的风水美论说之二[J].易数之友,2001(4):67—68.
[2]徐智鹏.精华还是糟粕[J].安徽建筑,2004(1):23—24.
[3]程轶松.论风水美学与传统建筑[J].中外建筑,2oo1(3):64—65.
[4] 肖毅 强.空间的意义——从现代 主义空 间概念谈起 [J].新建筑 ,20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