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7月上   作者:刘鹏飞
[导读] 在火灾调查中,对于火灾现场痕迹物证的采集、提取与保存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才可以准确地判断火灾的发生原因,实现对相关人员与部门的有效约束与管理。

辽宁省消防救援总队鞍山市消防救援支队岫岩满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  刘鹏飞

摘要:在火灾调查中,对于火灾现场痕迹物证的采集、提取与保存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才可以准确地判断火灾的发生原因,实现对相关人员与部门的有效约束与管理。所以,就必须要做好物证的保护工作,防止其发生损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在对痕迹物证进行提取时,还会因为自然与人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痕迹遭到损坏,这就会对火调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高效地完成火调工作,有效地保护火灾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对物证的防范保护工作。本文分析了火调工作中物证损坏的原因,仅供参考。
关键词:火灾调查;原因;物证损坏;提取;
        在火灾现场会存在大量的痕迹物证,为了查明火灾的基本性质、起因与燃烧情况等,那么就必须要在这些大量的痕迹物证中提取有效的物证。在此基础上才可以        经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判断火灾的起源与燃烧程度。最终,确定火灾的发生原因。在现实中,许多痕迹物证会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遭到破坏,这样也就会影响到火调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对此,就要深入地分析物证发生损坏的原因,并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
        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分析
        1.现场勘验时发生物证损坏
        火场勘验即为结合火灾发生的过程,在研究火灾现场中各种燃烧痕迹以及燃烧状态的基础上,对物证进行查找、提取以及鉴别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可以发现起火点以及查明起火原因的痕迹物证。通常状况下,其主要涉及到四个环节:一是环境勘验;二是初步勘验;三是细项勘验;四是专项勘验。
        在火灾发生之后,首先对火灾现场进行勘查,然后对现场残留的物证和灾后的痕迹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数据研究分析,以此找出火灾的发生原因。但是,在工作开展的时候也有可能对现场的物证造成损坏。以下就是现场勘查工作可能造成物证损坏的几种因素:
       (1)在发生火灾之后,现场的物证和燃烧痕迹都是很轻易会被破坏的,就算工作人员一再的小心谨慎还是会对其造成一定的损害。



       (2)火灾发生后现场的复杂程度、混乱程度都十分严重,工作人员在现场勘查甚至会遇到不可想象的危险,而这也无疑对勘查工作有着十分巨大的阻碍,可能就会造成对现场物证的破坏。
       (3)没做好对火灾现场环境的保护工作。如果在火灾的勘探工作开展之前,没有做好对火灾现场的保护工作,导致围观群众或者无关人员随意的出入火灾现场,就可能导致对现场物证的严重破坏。如此,不仅仅增加了火灾勘查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而且对火灾发生原因的判读也会被影响。
        2.提取现场物证时发生损坏
        在火灾的现场勘查工作中,有些工作人员对物证保护的意识不到位。在发现痕迹或者物品后没能对物证进行及时的保护,对可能存在物证、遗留痕迹的地方也没有进行圈定与标识,从而导致了物证的破坏。例如在对物证进行提取的过程中,一些火灾调查人员没有提前对火灾原始点的痕迹物证进行拍照录像,没有对火场图进行绘制在此状况下,就随意进行丢弃或者是搬动,这样就会破坏物证的原始状态,进而会引发物证永久损坏现象的发生。另外,部分火调工作人员在对物证提取时采用了不科学、不规范的方式方法,从而破坏了物证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比如,在提取物证时采用的方法比较粗鲁,存在着硬拉猛拽的现象,这样就会破坏物证。
        3.保存送检物证时发生损坏
        证物的保存是火灾勘查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鉴定火灾发生原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火场痕迹物证的化学以及物理性质,例如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等。在收集到物证以后,那么就要结合其理化的基本性质,对物证给予妥善的保管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没有制定健全的物证保护管理制度,部分工作人员对物证的保存工作根本不重视,导致物证被破坏,给火灾的勘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另外在对物证进行保存送检时,许多人员没有对物证的理化性质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把握,进而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物证发生损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在火灾调查工作中还存在着物证保护不力的现象。一旦物证发生损坏,那么就无法准确地判断火灾发生的原因,无法有效地保护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因此,就必须要加强对痕迹物证的有效保护,确保其安全性、完整性与真实性。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例如规范完成物证的分装和保管操作、制定完善的火灾物证保护机制与保护火灾现场等。只有如此,才可能更好地防范物证损坏现象的发生,有效地保护物证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为火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