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研究 冯仁添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7月上   作者:冯仁添
[导读] 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在不断的提高。

山东省枣庄市3704211972022****4        冯仁添      277599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的施工技术在不断的提高。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决定了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后续施工过程的顺利开展。为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应在设计前期对施工现场进行踏勘工作及土质检测工作,确保施工现场地基符合建筑结构施工要求。如发现现场土质疏松、黏性大等特征,可将地基类型确定为软土地基,联合设计单位制定相应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确保整体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为后期建筑工程施工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就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软土地基施工是一项重要的组成内容软土地基施工的好坏和建筑整体质量存在直接联系,但是,现如今,在房屋建筑施工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水平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房屋建筑施工整体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日后工作中,要提高对软土地基的处理,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完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保证软土地基的施工质量能满足房屋建筑的实际需要,为我国建筑行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人们提供安全和舒适的居住环境,促进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水平。
        1.软土地基特点分析
        软土地基十分普遍,但是我国对其并没有精确的概念,一般来说,公路建设行业中会将压缩量较高、强度弱的软弱土层统称为软土,由软土构成的地基称为软土地基。它除了土壤强度较低外,还具有密实度低、颗粒孔隙数量多、直径大等特点,软土分布区域的地下水水位也相对较高,导致土层中含有大量的水。在未经处理的软土地基中直接进行房屋的建造,会大大增加发生沉降的概率,埋下诸多安全隐患,建成后,还可能由于地面受力不均而导致拉裂,使建筑地面上裂缝丛生,影响美观度与安全性,还可能导致路面报废,需要重建。
        2.房屋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要性
        软土地基结构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会对房屋建筑工程结构造成不可预测的质量安全问题,应通过先进施工技术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改造。由于软土地基的不可预测性、低透水性、可压缩性等特点会对地基基础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应对软土土基进行一定的换填处理,确保软土土基力学性能满足建筑结构施工要求,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开展。施工前期施工单位应与地质勘探单位进行沟通,明确土壤类型及土壤性质,与专业地勘人员进行交接。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应尽量使用新设备、新技术,确保改善地基性能,为后续施工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防止房屋建筑工程出现不均匀沉降等质量安全问题,监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监管程序,确保软土地基处理的有效性。
        3.房屋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3.1换填地基的方法
        换填地基方法,主要是将其地基中的软土层进行相应的挖出,之后通过应用其他的材料进行填充,使其能对地基的实际承载力进行提升,这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主要应用到浅层的软土处理过程中所填充的材料主要是灰土和粗砂等。通过合理地应用这种方法能全面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质量,使其为房建工程的整体质量提升奠定相应的基础,因此,在实际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必须对这种方法引起足够的重视。



        3.2强夯加固技术
        强夯法又名动力固结法,它的施工原理是将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后自由释放,通过强大的冲击力夯实地基土,提高地基整体的密实度、承载力,增大压缩模量,从而将软土地基变成均匀分布的密实地基。在使用强夯法前,施工人员应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对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进行检测与搜集。并根据勘察的信息资料,拟定初步的施工方案。然后利用强夯机进行试夯与监测,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对施工方案进行适当的优化与调整。在强夯法施工的同时,对施工现场的各项数据进行监测,确保最终结果能够满足后续的施工需求。强夯法能够在一定深度内完全改变软土的孔隙分布,不增加土壤破碎程度,获得较好的施工效果。并且该技术手段操作流程较为简单,设备并不复杂,对于操作人员专业知识的要求很低,且效率较高、用时较短,施工时的成本也较低,能够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软土地基,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这种方法在多年前已经被我国建筑行业使用,在经历了长时间发展和优化后,市面上已经形成了型号各异的强夯机与相关配套设备,硬件相对比较完善,能够很方便地在多种建筑工程中使用。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帮助。
        3.3换填法
        在地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土壤荷载能力较弱,无法承受后续施工出现的静荷载力,则需对软土地基进行及时处理,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换填作业方式。在实际施工中,通过将其原来的软土挖掘出来,合理地置换荷载力良好的土壤,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保障在后期进行实际施工的时候,地基中的结构静荷载力稳定性得到全面的提升,减少由于静荷载不足存在的沉降和沉陷等问题。实际进行换填施工时,一般情况下,换填的材料为砂、碎石及煤渣等,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还需充分结合强夯的方式,使其令换填结构的稳定性得到提升。此外,换填强夯施工时还需对分层垫层作业工作落实到实际之中,这样可以对其地基的稳定性给予充分的保障。
        3.4喷射注浆技术
        软土地基中的黏土地基较为特殊,其中有机质含量很高,因此多呈现深灰色或者暗绿色,并且散发出臭味,含水量超过40%,甚至可能达到80%,孔隙比在1.0~2.0,其灵敏度很高,不能使用强夯法处理,可以采用喷射注浆技术来进行加固。喷射注浆技术是指使用高压设备盛装和喷射出固化浆,破坏原有土层结构,用固化浆与软土结合,改变其原有的理化性质改变土壤成分从而提升密实度,使软土地基获得较高的强度和抗压、抗剪切能力等,实现加固的目的
        3.5预应力管桩的方法
        预应力管桩方法,主要是对松软地基,通过预应力管桩的埋设提高地基整体承载力,具体的施工流程主要为:在实际进行施工前,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勘察测量工作,可确定出桩体的实际位置;之后要充分结合测量的数据,选择合理的机械设备进行打桩操作,这样做能完成预应力管桩的埋设工作,同时提高桩体间距的合理性,进一步对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进行全面改进。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实际施工中,工作人员要对周围的环境作出全面的了解,保证预应力管桩的方法能充分地发挥出自身效果,在施工围栏设置明确的指示标志,避免出现危险情况。
        结语
        建筑施工过程中,基础的承载能力决定了整体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应格外注意软土地基的处理,确保整体施工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施工单位应配置处理软土土基的专业人才确保施工过程的准确性、施工工艺的专业性,提升整体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施工单位应对软土土基施工过程进行监管,并制定监管方案,对软土土基施工过程进行责任划分,提升施工人员责任感,确保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在施工前应与地质勘探部门交接,进而了解现场土壤、土质实际情况,对软土地基进行合理处理确保房屋建筑工程承载能力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参考文献
[1]齐双双,周芳.建筑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65.
[2]黄安辉.高层建筑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和施工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7):41-42.
[3]安哓兰.高层建筑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要点建议[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