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 宋海峰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7月上   作者:宋海峰
[导读] 建筑工程相关技术体系的持续化完善,也为建筑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陕西铜川陕西美鑫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宋海峰  727000

摘要:建筑工程相关技术体系的持续化完善,也为建筑领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而针对于相关的建筑工程建设企业而言,其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追求提升经济效益的多样化方式。建筑工程场地建设管控作为核心的环节,借助增强场地建设管控,明晰实际的场地管控标准,对于有效缩减工程建设周期,提升企业经济收益有着极为关键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现场
        引言:搭建健全科学的工程管理模式,对项目施工现场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保证工地现场的井然有序实现高效安全的生产活动,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的重要基础。然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施工现场管理紊乱,施工活动推进缓慢,施工效率难以保证,从而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本身具有施工复杂、施工工期长的特点,而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内容展开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和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进度及工程造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效果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效果。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不全面、工作落实不及时,施工现场很容易出现材料放置不合理、施工人员配置不得当、施工现场资源成本失控等问题,甚至在施工现场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对工程建设相关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害。另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不足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措施能够优化现场管理人员的配置、建筑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最终达到节省施工现场资源成本、降低工程总成本投入的目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收益,为建筑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2.1机制问题。国内绝大部分的建设单位在正式开展建设运作之前,往往都没有充分依据相同合同的具体要求,为整体工程建设提供完善的机制政策,通常只是沿用以往的机制开展建设意见的更改,没有深入考察建设当地的水文与地质条件,这无疑也进一步导致了工程建设技术与监理等问题无据可依的情况出现。特别是相关问题产生之后,没有第一时间开展精准的问责处理,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对工程建设品质造成了影响。
        2.2施工进度问题。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普遍的施工进度滞后问题。整体的建筑工程施工各个环节里,从开工阶段就必须开始着重工期管理,依据整体进度计划进行拆分,具体落实到月进度及周进度计划。一旦在施工进度上出现问题,将会对接下来的一系列施工计划环节造成严重的影响,施工进度跟不上预期的施工计划时间,很可能造成建筑工程无法如期完成的情况出现。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人员尤其应对施工进度问题加强管控,采取PDCA管理措施及时解决实际施工中的进度缓慢问题。
        2.3机械和材料管理效率较差。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中,应用到的材料和机械设备较多,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在施工现场繁忙、场面混乱的情况下,针对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不高.例如,施工现场经常会发生施工材料摆放无序、车辆停放混乱等现象,而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诸多不足,如材料管理和机械设备管理方案不完善,严重影响着施工现场的安全建设,引起施工材料被浪费、机械遭受意外损坏等,降低了整体建筑工程的综合经济收益。施工现场管理安全保障制度不完善,机械和材料管理得不到有效的制度保障,增加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问题。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措施
        3.1针对施工管理机制的建议措施。顺应时代的需求,建立创新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机制,改变施工人员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模式,实现跨部门间的合作发展,从而实现工程建设工作的高效推进。首先,要规避以前单一、落后的管理制度,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采用部门负责人和区域负责人的双线管控机制,这既避免了过去部门负责人单一管理的诸多弊端,也提高了生产建设效率。其次,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实现人性化管理模式。随着“90后”“95后”逐步成为从业人员的重要代表,他们在工作中除了必要的劳动报酬,更期待获得企业归属感。因此,在对年轻人进行管理时,更要人性化管理。
        3.2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加强过程培训。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需要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工人等从业人员具备上述格局。相较来说,建筑工程行业属高压行业、专职行业和高危行业行业属性决定了从业人员无论是一线还是管理岗位,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再者,想要提高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性,就必须构建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与质量管理机制,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与专业素养。这一切,都需要定期组织现场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培训工作。要不断强化过程中各类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比如定期的安全培训、质量培训、进场前和立场时的教育、消防培训等,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和一线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在过程培训中要积极聆听一线人员诉求,要让“领导层听得见炮火声”,做到问题早发现、快处理、妥善后。
        3.3优化施工进度管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结合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理由于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和施工进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要实时关注施工单位对合同内容和组织设计的执行情况。当出现不可抗力因素下工期无法按时完成的情况时,及时续签有关工程工期延长的补充协议保护双方利益不受损害,增加和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满足进度计划的工期要求。
        3.4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材料加强管控,能够大大提高工程造价投入的管理效果,保证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不受损失。在现场材料管理工作中,施工材料采购价格的管理和现场材料的有效利用,是两项重要的内容。相关管理人员要全面调查市场上的材料价格,在保证材料质量符合标准的前提下,选择价格合理、品质保证的施工材料,提高材料配置的合理性,强化施工人员材料节约的意识。
        3.5深化协调与监管举措。针对于建筑项目而言,一般需要通过较长周期的持续化建设。所以相关的突发事件发生往往是不能完全规避的,特别是类似停电、机械设施产生故障的问题,在工程建设中时有发生。倘若此些突发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则会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开展。所以,需要在建设现场全面协调各个建设团队的工作,让其可以第一时间、有效地展开沟通,并将问题快速解决。特别是增强监督措施运作,其也是有效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基础。除了革新管控机制,项目管控部门也需要创建明晰的绩效评估标准作为监管的依据,从而更好地削减场地管控的难度。
        结束语
        综上,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范围相对广泛,影响建设开展的因素也非常多元化,因此深入增强施工现场管控有助于保证工程品质与增进建设企业的长久发展。工程建设企业需要精准认知到现场管控的意义以及存在的不足,由此持续优化施工现场管控的机制,运用合理的现场管控举措,更好地提升工程施工现场的管控品质。
参考文献
[1]朱元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成效提升的方法运用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8):178-179.
[2]周凯.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9):129+135.
[3]杨潮球.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J].住宅与房地产,2019(9):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