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协同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7月上   作者:刁圣明
[导读]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管理方式不同,需要的技术以及环境条件本身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将充分考虑到环境及施工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协同管理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使建筑项目管理资源得到更好的优化以及整合,使得管理方式以及效率得到质的发展。

广东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刁圣明 5230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管理方式不同,需要的技术以及环境条件本身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将充分考虑到环境及施工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协同管理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使建筑项目管理资源得到更好的优化以及整合,使得管理方式以及效率得到质的发展。
关键词:协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1引言
        建筑项目管理主要内容就是对人的行为管理。将协同管理引入到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来,对项目管理效果增强有极大推进意义。尤其是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承包商一般都具备超强的市场洞察力以及敏感性,通过协同管理,可以应对市场环境造成的多种建筑管理问题,对承包商自身的竞争实力提高也有巨大意义。
        2协同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协同管理也就是共同协助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各个环节实施管理以及规划。协同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将员工的潜能激发。建筑项目管理人员不管是技术人员或是工作人员,应重视协同管理模式的应用。通过建筑工程的协同管理,明确建筑工程施工流程以及施工方式,使得施工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更加标准以及规范,也可以保障施工供需以及施工人员的关系更加有效协调[1]。另外,若是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产生问题,就可以在协同管理模式基础下,对综合资源进行科学的研究,保障施工人员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在遇到障碍或问题时得以协同解决。
        通过建筑项目中的协同管理实现互相合作,保障资源的共享。建筑的生产运营管理,应加强协作,将建筑项目利益共同体之间需要跨越组织障碍极大排除,保证跨工种以及跨领域协同管理。并在协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建筑项目管理的各个共同体之间协同配合,保障整体项目管理可以达到协调统一的目标。在建筑项目管理实际工作中,可以互相对彼此形成牵制,互相协调且互相制约,保障建筑项目管理更加有效以及有序化[2]。通过协同管理可以使得建筑项目管理人员将建筑工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源尽可能的利用,保障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较大提升。
        3论协同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1创建协同管理模型
        建筑项目协同管理需创建专门的协同管理成熟度模型,进而使得协同管理工作落实得到更好的保障。应对建筑每一个环节以及部门工作实际情况,并在协同管理前提下,构建协同管理的成熟度模型主要负责对建筑项目施工监管。创建完模型之后,就需重视以模型为主进行项目管理资料收集,并对资料进行专门的整理以及研究,保障协同管理有效性。管理人员在运用建筑项目成熟度模型时,就可以明确建筑项目施工以及管理实际关系,这可以将协同管理的效力极大的发挥。
        3.2探索建筑项目外部关系的协同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将协同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管理人员首先就需要重视对施工人员加强培训以及管理,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心,这为项目管理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建筑项目管理应注重对建筑工程外部关系的协调。另外,在协同管理工作开展期间,管理人员对它对建筑项目管理不同部门工作进行科学的监控,了解不同部门绩效,并对项目管理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以及评价。工程质量部门可以根据管理制度实施奖励。建筑项目管理人员还应对工程的项目成本方与建筑方加强协同管理,主要由于这两方项目管理直接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有极大影响。最后,需重视与建筑工程业主方挺协调,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满足业主需求。


在对建筑工程外部协同管理期间,还应注意对施工不同阶段的施工质量的关系,了解与建筑施工相关的关键问题,将建筑部门的责任在施工合同中予以明确,保障施工问题产生后责任追究更加科学[3]。
       3.3重视建筑项目内部关系的协同管理
        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应积极对建筑工程的内部关系进行有效协调,首先应做好的是对内部的人际关系的协调。第一,以科学理论为技术指导,对内部建筑施工人员协同管理,深层次对人们的潜力挖掘,创建向上的管理以及施工氛围,员工的积极性被最大程度的调动,为保障项目管理质量做积极的努力。第二,应关注与不同人员沟通,可以定期与不同人员交流,互相交换意见,统一协同管理思想,并积极做好对个体的重视以及帮助,保障建筑项目管理目标得到更好的实现。然后,就是对项目内部的组织管理的协调。建筑工程的额项目管理中,参与单位主要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等,要保障不同部门管理统一性,应加强协调、由于协同管理工作涉及到更多的内容,可以将内部协作以及分工作为建筑协同管理的核心[4]。
        还应创建协调机制,保证正式信息以及非正式信息数据的交流,使得信息交流顺畅。并对建筑单位的岗位实施准确设置,避免人员冗余问题的产生。还应熟悉掌握不同建筑单位以及岗位的职责权利,制定奖惩以及考核制度,使得建筑项目管理各个部门的工作更加有序化。最后,就是协调建筑项目内部的供求关系。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相对较长,涉及到的内容较多,需要协同管理的工作量大。要保证项目完成,应对建筑工程的内部供求关系积极协调。供求关系协调需要了解资源调度的内容。计划环节应依据建筑管理各个部门资源需求,对资源科学分配,并制定合理的具有科学性的计划,并以资源供求计划内容为参考标准,为建筑工程的各个部门提供建筑施工需要的资源,避免资源分配不均。在资源调度环节,管理人员的协同管理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不同工种之间的密切配合以及衔接,保障各个工序合理,通过资源调度使得项目预期目标可以快速实现[5]。
        3.4加强投标以及投标协同管理
        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协同管理方式的使用,可以对建筑项目招标工作予以管理。管理人员在建筑项目招标工作开展之前,就需在协同管理前提下,对招标工作实施分析,对招标工作开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先估计,并记录,提供解决方案,减少招标问题的产生。协同管理人员还应根据建筑工程的项目选择合适投标单位。管理人员可运用协同管理中的组织协同管理,创建信息交流平台,收集建筑项目中不同投标单位信息数据,确保招标的准确性。将建筑项目招标信息公开,管理人员应对公开数据信息进行协同管理,并对公开数据信息进行整理以及研究,这可以为项目资源优化以及整合提供支持,并选择的合适投标单位,使得建筑工程的招标以及投标协同管理质量提升。
        结束语
        由于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人员较多,要想保障项目管理协同管理更加有效,应在运用协同管理期间,应保证建筑项目管理人员与建筑工程其它相关的人员或是部门保持协调合作关系,使得管理人员与建筑工程各方的人员沟通以及交流的次数以及效率增多,并处理双方在合作期间产生的分歧,为建筑项目施工正常提供极大便利。协同管理可以对建筑项目的内部以及外部关系予以处理,保障建筑项目管理的各方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提升建筑企业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张静晓, 王引, 白礼彪. 基于信息共享的建设项目协同管理模式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16, 30(002):91-96.
[2]白礼彪, 郑堪尹, 石荟敬,等. 企业项目群协同管理组织模式构建[J]. 工程管理学报, 2019.12(9).52-53.
[3]黄莹, 周福新, 李清立. 基于质量链的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协同管理研究[J]. 工程管理学报, 2016, 30(004):116-120.
[4]贾现召, 康振强, 王永飞. 建设工程项目协同管理信息系统研发[J]. 建筑经济, 2015(09):47-51.
[5]冯兆祥,蒋波. 多项目、多层次、多方协同的项目管理系统在大型交通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工程科学, 2017.12(4):108-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