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机械加工零件的热处理加工技术 王乙涛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建筑科技》2020年7月下   作者:王乙涛
[导读] 在机械零件加工产业中一直流传着“运用好热处理技术,零件一当数个”的句子。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天然气分公司油气加工九大队    王乙涛

【摘 要】在机械零件加工产业中一直流传着“运用好热处理技术,零件一当数个”的句子。由此可见,在机械零件加工技术中,热处理技术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在机械零件加工过程当中,其零件的质量是受热处理技术影响的,即热处理技术运用较好,零件产品的品质就好。因此,在机械零件加工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好热处理技术,这是提升产品质量最为直接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机械加工;零件;热处理;技术
        【引言】热处理加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零件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生产领域应用广泛。热处理加工技术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为合理应用热处理加工技术,保证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本文对热处理加工技术相关细节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在机械零件加工中应用热处理加工技术的重要性和方法
      1、重要性分析?
      在机械零部件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若能够合理的应用热处理技术,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零件的加工质量,同时,还可为企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使用性能。故该问题需引起相关企业和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2、加工方式?
      (1)机械加工技术正确的、科学的应用?
        机械加工技术,可提升加工质量,若一旦操作失误,便会使机械零部件的表面产生粗糙问题,与此同时,也为后续的淬火工作开展造成了影响和阻碍,从而使零部件在经过热处理之后,形成很大的多余应力,降低产品质量和应用性能。
      (2)线切割加工技术
      目前,該加工方式应用十分广泛,其可将复杂、繁琐的加工工序简单化。但在实践过程中,经加工之后的零部件表面经常会产生很多细微变化,甚至还会产生细纹和不稳定的问题,最终导致零部件寿命大幅度缩减。
        二、机械零部件加工中热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
      1、热处理中的退火技术
     退火指将钢加热至预定温度后保温,而后进行缓慢冷却的一种处理工艺。机械加工中退火可提升钢材性能,方便加工工作的顺利进行。退火处理后钢材硬度得以改变,降低切削加工难度。同时,消除钢材内部应力,避免零件加工中发生变形。另外,对钢材晶粒进行细化,为最终热处理做好充分准备。退火由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等之分,其中完全退火指将加工零件加热至 Ac3+30~50℃保温后缓冷退火。该操作适合应用在亚共析钢材质制作的零件中。等温退火时将钢材加热至适当温度,如为亚共析钢加热至 Ac3+30~50℃,如为过共析、共析钢加热至 Ac1+30~50℃,保温后将其快速冷却至 Ar1以下的某一温度停留,完成相变后出炉空冷。等温退火可使工件在炉中的停留时间大大缩短。适合孕育期长的合金钢。球化退火是球状化钢中渗碳体的退火工艺。将工件加热至 Ac1+30~50℃保温后缓凝,或将其降温至 Ar1以下温度进行保温待渗碳体球化后出炉空冷。该处理方法适合应用在过共析、共析钢的零件加工中。
        2、热处理中的正火技术
      正火指将机械加工零件的钢材加热至对应温度保温后进行空冷处理,通过正火处理,可消除过共析钢中的网状二次渗碳体,为球化退火做组织准备。对于普通零件而言,如需改善切削性能,可对低碳钢进行正火处理,中碳钢进行正火或退火处理,高碳钢进行球化退火处理。



      3、热处理中的淬火技术?
      淬火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热处理加工技术、通过淬火可获得马氏体组织,促进钢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其中如零件材质为亚共析钢,应将淬火温度控制在Ac3十30}SO℃。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Ac1十30}SO℃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为Ac,十30-50℃,如淬火温度高于Accm,淬火处理后奥氏体晶粒变得粗大,影响钢的耐磨性、硬度等性能。
      淬火处理时需要使用淬火介质,其中水和油是应用率较高的淬火介质。水具有较强的冷却能力,适合在形状简单的碳钢件零件中应用。油在低温情况下冷却效果较理想,但在高温时的冷却性能大大降低,适合应用于小尺寸的碳钢与合金钢零件的淬火处理。另外硝盐水溶液、聚乙烯醇是工业上经常使用的淬火介质。研究发现,使用合理的淬火方法可弥补介质的不足。
      淬火方法包括单液淬火法、双液淬火法、分级淬火法、等温淬火法。其中单液淬火法指在一种介质中将加热零件连续冷却至室温的淬火方法,其具有实现自动化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双液淬火法指先将零件在冷却能力较强的介质中冷却,而后在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发生马氏体转变的一种方法。该种淬火方法可获得理想的冷却效果,不过操作难度较大,常用于大型合金钢件及形状复杂的碳钢件零件加工中。分级淬火法指在 Ms附近的碱浴中或盐浴中淬火,当内外温度达到均匀后取出缓冷。分级淬火可降低零件内应力,适合应用在小尺寸零件加工中。等温淬火法指将加工零件在稍高于 Ms碱浴或盐浴中进行足够时间的保温,以获得贝氏体组织。处理后零件的综合力学性能得以明显提升,适合应用在要求较高及形状复杂的小型零件加工中。
      2.3热处理中的回火技术
      回火指将淬火钢加热至 A1以下的某温度保温后进行冷却的一种方法。通过回火处理可将淬火内应力加以消除或减小,避免开裂、变形。同时,可对零件的韧性、硬度进行调整,获得预期的力学性能。另外,回火可促进零件材质转变为接近平衡或平衡的组织,避免使用过程中变形。回火处理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工零件的力学性能整体上呈现出硬度、强度降低,韧性、塑性升高的变化。其中当低于 200℃时,因马氏体中碳化物弥散析出,钢硬度并不会下降。当温度在200~300℃时,高碳钢的硬度会有所提升。但当温度超过 300℃时,Fe3C 粗化,马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硬度呈现直线下降。 研究发现,淬火钢的韧性并非随着温度的升高一直提高,即,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火时,会出现冲击韧性下降的情况,成为回火脆性。回火脆性分为第一类回火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其中第一类回火脆性指在 250~350℃范围内回火时出现的脆性。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渗碳体和细小的薄片状过渡碳化物在马氏体片界面析出,因此,回火处理时不能在该温度范围内。第二类回火脆性指在 500~560℃回火时后缓冷时出现的脆性,主要因钢中受 Mn、Cr、Ni 元素影响,促使Sn、Sb、P 等向原奥氏体晶界偏聚。为避免这一回火脆性的出现,可采取的方法有:回火后快速冷却;如零部件的截面较大时,可加入0.5%左右的 Mo、1% 左右的合金元素。 另外,根据回火温度,可将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三类对应的回火温度分别为 150~250℃、350~500℃、500~650℃。其中低温回火适合应用在渗碳件、高碳钢等零件加工中。中温回火适合应用在弹簧热处理中。高温回火适合应用在齿轮、轴等零件加工中,可作为量具、高精密件的预备热处理。
      【结束语】
        为了提高被加工零件的质量和机械性能,更好地满足机械加工和生产的要求做好热处理加工工艺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热处理工艺复杂,涉及许多细节。技术人员应明确热处理工艺,掌握相关工艺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要求技术人员做好研究,根据不同的零件材料找到合适的热处理温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人为干预,进一步提高被加工零件的综合性能。
【参考文献】
[1]沈彦德.机械加工零件的热处理加工技术探析[J].化工管理,2018(09):88.
[2]魏惠芳,单超颖.机械加工零件的热处理技术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2):207-208.
[3]赵彦君.机械加工零件的热处理技术探析[J].技术与市场,2015,?22(1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