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城南学校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做语文作业,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巩固,以及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语文作业的现状令人很不满意,教师设计的作业量多且单调,机械的重复写作业过程,不仅压抑了学生思想,还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优化小学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是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如何提升小学生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为题,并对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以便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质量
一、当前小学生语文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小学语文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老师不顾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作业量和作业难度,设计语文作业时一律是相同的作业量和作业要求,因而作业中利于学生发展的成分很少,使学生做的无用功多却很多。
(2)机械地重复抄写作业比较多,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质量没有多大的帮助,不仅浪费时间,还禁锢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3)老师对学生进行课文生词读写训练时,随意性比较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把对课文及生词的读写训练纳入到语文作业中来。特别是突然抽查学生读写训练,导致学生在心理上缺乏作业准备,技能上缺乏积累,因此,对老师的突然袭击只能报以应付的态度,没有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小学语文作业优化的方向
1.语文作业要适量
语文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想要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技能,就需要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长期的积累和消化。因此,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注意作业量,不能因为急于提升学生的成绩,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加大学生的作业量,老师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进行循序渐进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高效率的完成作业,而不是以大量的作业使学生盲目应对,甚至造成学生出现抄袭、让别人代写作业等现象,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行为。
2.语文作业趣味化
由于小学生处于玩心比较重的年龄阶段,再加上语文作业的形式过于呆板,内容比较枯燥,趣味性不高,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紧跟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的语文作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泼水节》这篇课文,老师可以举行以这篇文章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述场面并写出感想,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的语文兴趣大幅度提升。
3.语文作业要开放性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开放性强是语文显著的特点之一,在语文作业设计时,应将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與教育实践相结合,使课内和课外的教育资源相融合,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不仅要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还要做到与社会息息相关,此外,老师还应充分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语文作业,供学生选择,使语文作业不但开放,且丰富灵活。
三、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升语文质量的策略
1.多元化学习策略
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根据学生对学习掌握的不同程度,进行多元化设计,帮助学生从课本走向现实,开阔学生的学习空间,打破传统教学和作业模式的局限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和需求,使作业设计具备个性化和丰富化等多元化特点。
2.营造趣味性策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者过于被动的学习状况,语文学习的效果肯定是事倍功半。因此,兴趣才是学生完成作业,最有效的方法,老师在作业设计中一定要借助多种感官共同融合的作业。
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中,老师可以用手机或者录音机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把学生带到一个充满想象的空间,然后提问学生小时候都在干什么,或者他们童年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然后学生们就会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把生活中的小细节带到语文课堂中,在生活点滴中提炼美感,情境结合,在学生头脑风暴的时候,让学生写出他们的童年趣事,使学生在实践探究和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作业,启发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3.强化探究性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倡导学生探究发现、主动参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老师在作业设计上要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把教材中动人场景,或漂亮的风景,通过自己的想象画下来,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描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意识,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质量。
语文作业对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综合水平提升有很大的作用,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因此,老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作业是否有趣、有效,并以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核心,真正做到小学语文的作业改革,老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完成作业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作业点评时应尊重每位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解决,从而提高小学的语文质量。
四、帮助学生预习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自制力弱,要求他们长期坚持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必须靠监督来保证。建立“学校、家庭”共同监督的评价管理体系,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
做为语文教师(多数都是兼职班主任),理应承担更多的教育工作,比如好习惯的养成。而引导小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无疑是优秀学生必备的良好习惯之一。如果学生学会正确的预习,最好是带着问题去思考,就能学会如何发现并提出问题,如此一来,不仅学生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也能让老师发现学生所遇到的困难或者真正感兴趣的知识点在哪里,进而间接提高了教学效率。
1.教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随机课堂提问、小测验、预习作业检查、课下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肯定。也可通过激励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满足、愉悦和成功的体验,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小学生树立自尊心比提高成绩更重要,因为一旦有了荣誉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学习兴趣会变得更加浓厚,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显著增强。
2.生生互动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生生之间的互动评价,以此达到以预习方法为目标的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的学习效果。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完善自己的预习,还有助于小组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学生们之间的取长补短,会比教师直接发现并帮补更有效果。
3.家长评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小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决不是学校一方的事,要让家长参与其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有的预习作业可由家长签名,起到督促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家长的督促往往不会引起孩子的足够重视,学生则更加信任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所以还是应该以学校教育为主、家长提点为辅,形成多方共同关心,才能取得实效。
总之,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使他们终身受益。正如乌申斯基所言:“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所储存的资本,这个人一生便享用它的利息。”做好了语文学习的预习,一定能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而有效率的学习,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素质教育的成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江艳.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施[J].学科教学,2014,4(8):3-4.
[2]马兴喜.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理念、原则和策略[J].课改在线,2013,12(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