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12/30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26期   作者: 骆绮雯
[导读]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求知探索、积极质疑求异、积极培养创造性思维
        骆绮雯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德兴小学        511400
        摘要: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求知探索、积极质疑求异、积极培养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锻炼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语文教学
引言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东?博赞创建的,又称心智导图、脑图、树枝图,是利用发散思维来具象化、图形化事物的一种思维工具,它具有简单、有效、实用的特点。思维导图是通过左脑和右脑相互结合的方式,将主题和焦点放在图形的中心,通过联想和发散思维,向四周发散关键词,将事物发展脉络有序地展示出来。思维导图由于其具有强大的记忆、思考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通过学术研究,将思维导图推广到企业界和教育界。
1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价值分析
        1.1建立系统知识框架
        建立知识框架是通过梳理各个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完善知识体系的有效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切实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知识能够有效提升学习知识内化效率,确保其可以灵活运用知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思维导图是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知识框架的重要工具。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阅读、记忆、思维等形式将零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搭建系统的知识框架,通过此学习方式,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温故知新。
        1.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在客观认知基础上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以获得新的认知的一种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也是创新思想的源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思维发散与创新的角度来看,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本身就是运用发散思维和创新思想的过程。换言之,在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思维导图能力则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3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
        提升教学效率是教育改革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效率,以此提升学生知识内化效率并切实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培养学生思维导图能力,可以强化其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巩固知识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一言以蔽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导图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思维导图在预习中的应用
        能否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将对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程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课前预习时,将思维导图运用其中,能帮助学生找出课文的难点,并通过课上教师的讲解,提高学习效率。以预习《桂林山水》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后,从“山”和“水”两方面,简单绘制思维导图。如在绘制桂林的山时,一方面将桂林山的“险”“秀”“奇”的特点提取出来,另一方面,将与之进行对比的香山、泰山的特点归纳出来,写在思维导图上。

通过预习前的思考与分析,得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结论。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主次之分,将思维导图所罗列出的知识清晰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2化繁为简,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相较于繁杂冗长的文字性描述,三年级学生对图画、简约且简单的文字有着一种天生的好感。因此,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不仅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还能在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比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通过慢性子裁缝、急性子顾客的几次语言交锋展现出了慢性子裁缝、急性子顾客的鲜明特征,成功塑造了鲜活、有趣的人物形象。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这篇文章也算是篇幅较长的一类,尤其是裁缝与顾客四次“你来我往”的交流过程中融入了很多重复性的描述内容。虽然整体内容颇为有趣,但是大量的重复也使得描述稍显烦琐。因此,倘若能将慢性子裁缝、急性子顾客的交流过程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话,那么,整篇文章的结构要点、关键信息都会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对文章内容及其结构特点等产生进一步的理解、领悟。
        此外,除了借助思维导图简化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使学生对课程知识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全面调动自身的感知能力,使他们在系统、客观地了解课程内容之后,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意愿,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为此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3运用于复习巩固,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复习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思维导图既适合新课讲授,也适用于复习课教学。如果在语文复习课中能够精准地运用思维导图,对于优化语文复习课、提高语文复习效率将有极大帮助。只要利用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就可以把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关键信息,梳理、浓缩成相互关系的一张图。
        例如在进行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复习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自主进行思维发散,深化思维导图的运用,我引导他们将本单元复习的思维导图的关键词设定为“科学精神”,然后围绕“科学精神”这一关键词进行思维发散,并根据复习要旨将知识、语文、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作为一级思维发散的主方向。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选择2至3个思考方向进行二级甚至三级的深度思维发散,以便多层面丰富本单元的语文知识,多维度建构语文知识框架。完成思维导图制作后,我引导各个小组展开交流讨论,一方面修正、补充思维导图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内化语文基础知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与提升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深入了解思维导图的教育价值时将其恰当运用到教学中。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挖掘出思维导图的优势,使其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郝春霞.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9):23.
[2]张海秀.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7):30.
[3]王晓楠.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